2007年12月4日 星期二

教科書本土化

文/黃逸恆 本文刊於2007年12月3日,澳門日報 E7版 鄉土教育專欄 第廿四期
要使鄕土教育更好地發揮其作用,一方面我們必須要作出比較宏觀的課程規劃,同時協助學校按照實際情況,將鄕土育轉化並融合在學校課程中,有序地在不同階 段的年級中實施。另一方面,長遠而言應加快科書及材的本土化工作,致力減低依賴型的學校課程對課程發展的影響。
縱然學者E. W. Eisner曾言:“創造性的
材的主要功能在於增強師的技能,而不是約束之。”可是觀乎現實情況,本澳師仍比較多屬課程的自主消費者 (autonomous consumer),即師認識旣有課程材料的內涵,並能評估、愼選適用於學情境的敎材。
但比較缺乏發展
材的知識,以及如何規劃、設計一份完整的學習方案,即未能成為進一步的課程消費——發展者(consumer-developer)和再進一步的課程自主發展者(autonomous developer)。
現時,供應本澳學校的歷史和地理等學科的
科書,版本雖多卻大部分未能對本澳社會有所因應。學校和師雖然可以就其所需去作出愼選,但終究僅限於選擇並非 為針對本地而出版之材。而在缺乏發展敎材知識的前提下,加上補充外地科書的本土學資源的匱乏,同時缺少課程指引及整理規劃,師開展鄕土敎育時便顯 得更加吃力。
我們認同就短期而言,推動專題硏習以塡補鄕土
育的空無,但中期及遠期還是需要規劃一個具指引性的正式課程以及完善科書的本土化,才能眞正發揮鄕土敎育的作用。
關於
科書的建設,其中一個可行的方法是與鄰近地區合作,借助鄰地強大的科書編輯隊伍,並充分結合本地師團隊,出版屬於澳門本地的科書。科書內容 一方面要顧及學科特點,另一方面必須要針對澳門社會需要而作出因應。以地理學科為例,可以作出以下的考慮,並期望同仁加以豐富之:
1.澳門地理應突出其城市區位特點,並以人文地理作為切入地理學科諸要素的核心。
2.中國區域地理應突出泛珠三角地區,世界區域地理則加強對葡語系國家的認識,以配合澳門經濟定位及發展的需要。
3.加強環境
育,尤其是城市環境保護及可持續發展觀等價値的培養,突出澳門作為人口密集城市所遇到的城市各類污染問題以及相應對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