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3日 星期一

明日學校(一)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9-09/23/content_1383351.htm
2019 9月23日 星期

   費爾霍普(Fairhope)學校,是一所位於美國亞拉巴馬州的學校,創辦人是馬麗埃塔 · 約翰遜女士(Marietta Johnson)。“讓孩子在童年時獲得對他們有意義的經驗,讓孩子盡情享受童年,協助他們身體與智能的發展,不讓受到限制。”是約翰遜女士創辦這所學校的基本理念,受到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深刻影響,約翰遜依據自然發展教育的中心思想作為學校課程設計的基本原則,並開展了一個稱為有機教育的學校實驗。
    首先,在班級組織方面,約翰遜強烈反對按照學業成績對學生進行分級分流的傳統做法。她認為,通過成績區分,會令學生產生自己異於他人的感覺,而由此產生的自我意識會阻礙他們的發展,她認為,教育應該致力於保護兒童的非自我意識。因此,與其他學校不同,費爾霍普學校依據學生的“年齡”(chronological age)來分組,並在必要的時候適當地延遲學生的入學時間。約翰遜將這些不同的小組稱作生活班(life class),代替了其他學校一般的年級。
    學校按照學生自然發展,學生會因自身的求知慾自主地學習閱讀、寫字、數學和地理等。約翰遜認為:“我們必須讓學生自己產生求知的慾望,讓他們自己發現對學習的需求。”學校將“讀書”這件事向後推延至學生具備足夠經驗後,甚至進一步不讓學生過早接觸書本和識字。
    《紐約時報》資深記者保羅塔夫(Paul Touch)在其著作《孩子如何成功》中提到,美國自一九九四年卡內基公司《起跑點:規劃美國新生代的需求》報告公佈之後,美國社會尤其上層階級對於孩子認知能力不足的問題產生了巨大的危機感。其後一連串的教改呼聲,包括如不讓任何孩子落後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促使了美國家長們對小童腦力開發需求和該產業的蓬勃發展。我們澳門熟悉的補習社甚至“公文式”教育機構,如雨後春筍在各州各市遍地開花。
    美國社會重視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與約翰遜的費爾霍普學校,希望順着小孩的自然發展而延後學習的方向大異其趣。而觀乎澳門社會對教育的期望和家長對孩子接受教育的理念,亦與遠方美國相去不遠。儘管學習減負這個口號人人懂得,家長卻在一邊要求學校減少功課的同時,另一邊又給孩子安排形形式式的另類“學習”,如果將“讀書”理解為“認知”,並將之套用保羅塔夫的論述:“想在今日的社會出人頭地,最重要的就是擁有優秀的認知能力。”讀書以外的另類“學習”,不論是跳舞畫畫書法興趣班,還是打球游泳的技能訓練,都只不過是忽略了孩子與生俱來,用五官和身體探索未知世界的自然本能。
    約翰遜在費爾霍普學校開展的有機教育實驗,收入了杜威在五十六歲時於一九一五年出版的《明日學校》第二章之中。一百多年後再讀名著,費爾霍普學校仍可以是今天的明日學校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