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7日 星期一

科技與教育

文. 黃逸恆
刊於2018年05月07日 澳門日報C07教思版
圖片來源:https://www.moroccoworldnews.com
/2016/09/196888/ict-really-revolutionizing
-educational-system/

 之前幾期的分享,分別介紹了澳門和其他國家地區對創新教育模式所開展的各種探索。包括在課堂上應用VR、AR和MR等科技,讓平面抽象教材立體化和影像化,將其應用在課堂教學上,讓一些抽象複雜和需要空間思維概念或原理,能夠立體及多角度呈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建構知識體系;而立體視覺化的影像,可讓學生親歷場景進行模擬體驗。愛沙尼亞學校更運用科技手段,透過在課堂教學和評核過程,持續收集每位學生的學習歷程資訊,更有針對性地對不同需要和進展的學生提供學習輔助。美國加州的學校則透過改變課室佈置,為學生營造有助創新意識的學習環境。同時,不少地區亦對於以學習分析技術等構成的適性化學習系統,開展了系統的探索並已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最近發展區理論將受益教育大數據的應用,亦將成為未來教育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手段。
 美國新媒體聯盟NMC自二○○二年起,對於影響老師教學、學生學習等教育領域的科技發展,進行有系統的研究並提出專案報告。而NMC每年出版的《地平線報告》(The NMC Horizon Report),則預測該年度在教育議題上之關鍵趨勢、重要挑戰,以及新興科技之短、中和長期影響。二○一七年出版的報告,分別指出創客和機械人是基礎教育短期發展的重要議題,而大數據和VR技術,以及AI和物聯網技術,則是未來兩至三年,以及四至五年教育中、長期發展的重要方向。
 由此可見,資訊科技應用於學校教育,已成為未來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領域,也是讓我們的學生能適應現代以至未來需要的重要環節。儘管如此,各國的教育學者仍然時刻提醒我們,學校教育的重點須以發展學生關鍵素養為核心目的,資訊科技應用教育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電子書、互聯網和電子教材等科技產品被廣泛應用到課堂上,是教育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教學的核心仍然是教師,科技只是工具,而不是改善教育品質的必要方法。
 美國加州矽谷的貴族學校Basis Independent Silicon Valley的執行長Ian Block認為,雖然新科技可以依學生程度提供更個別化的教學計劃和教材,但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依然是不可取代的,尤其注意若無限制地用科技來取代教師,最後付出代價的只會是學生。因此,這間貴族學校的學生家長雖然多是科技新貴,但學校只在有必要時才讓學生使用科技產品和電子教材,就連教師指定的作業和考試成績也都直接記錄在聯絡簿上。校長Toby Walker指出,學校樂於安排學生參訪Google總部,但卻限制學生在校內使用智慧型手機。一方面是希望學生們多了解現今科技發展的潮流,另一方面也讓他們明白科技產品不能是學習和生活的重心。該校希望學生畢業時,能成為聰明、富有同情心、多才多藝、而且表達能力極好的人,而不是缺少了科技產品就覺得生活無趣、也無法學習的人。
 上述的例子,正提醒着新時代的我們別忘了教育的核心是教師和學生間的互動,過度使用科技產品對孩子們來說,仍然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