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紀念辛亥革命的敎育契機

文/林發欽
圖片來源: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0-11/30/12833152_51n.jpg
本文刊於2011年01月24日澳門日報D07 文化教思版

    二○一一年十月十日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紀念日。一百年前,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反清革命推翻了中國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政體,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和國家的民主富強開創了新紀元。
    這是中國人民最値得紀念的日子之一,今年適逢百年慶典,中國各地乃至海外華人地區紀念辛亥革命的形式和層次將是前所未有的。澳門作為我國南方的一個重要港口,較早對外開放的城市,在中國近代化中產生重要影響,許多近現代革命家與澳門有着密切的聯繫,其中孫中山先生更與澳門結下不解之緣。從這個角度看,澳門特區紀念辛亥革命就多了一重意義,增添一份親切感和眞實感。
    正因如此,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紀念,為澳門的鄕土歷史文化敎育和愛國愛澳公民敎育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敎育契機。這種認識在社會是非常普遍的,問題是該怎樣做?如何達成敎育目標?答案多種多樣,但以下兩點尤為重要:
     第一,整合資源,編寫敎育活動指引和參考資料,透過政策鼓勵和資源傾斜,推動學校開展相關敎育活動。要在全澳範圍內向靑少年推行辛亥革命敎育活動,沒有政府的組織策劃和資助是很難成功的。從學校科目看,常識、公民、歷史、語文等科目都與辛亥革命有直接的關係,任課老師可以針對這個內容設計相關的敎學方案;從學校課程形式看,周會、班會、各種興趣小組、學會,以及學校統一組織的校外參觀和活動等,都可以加入辛亥革命的主題。人們都說辛亥革命與澳門有特殊的關係,但具體內涵表現在哪些方面?有哪些資料?有哪些文物史蹟?當中哪些可以成為敎育資源和實地考察場所?凡此種種,在澳門各校現行的敎科書中,要找到答案並不容易。所以,若不為老師提供相關的活動指引和參考資料,要全面推行幾乎是沒有可能的,因為不是每個老師都有時間和能力獲得資料和設計敎案。
     第二,趁機清查澳門與辛亥革命有關的文物史蹟,對原有和新發現的辛亥革命文物開展硏究和修繕,有條件的地方可考慮發展為愛國愛澳及鄕土敎育的基地。草堆街中西藥局在文化局的快速反應下得以保存,但例子反映出本澳對孫中山及辛亥革命在澳史蹟的硏究與保護不足。計及尙存或已毀的相關文物,澳門就有同盟會澳門分會、鏡湖醫院、中西藥局、孫醫館、孫眉寓所、鄭家大屋、楊四寇堂、飛南第寓所、培基學堂、樂群書室、濠鏡閱書報社、國父紀念館、娛園春草堂、飛南第墓園、盧夫人墓園等等。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紀念活動是一次性的,但如果我們能借此機會加強對澳門辛亥革命文物史蹟的硏究和保護,擇優發展成敎育基地,當可為澳門推行愛國敎育和鄕土敎育提供長期的場所,其意義就遠超一次性的紀念活動了。
     澳門是一個社團社會,在辛亥革命百年紀念來臨之際,作為敎育工作者,我並不擔心澳門沒有宣傳敎育活動,擔心的倒是活動太多了、太形式化了,學生成為被動的觀衆和佈景,最後弄巧成拙。但願主辦單位分清主客,知道要宣傳的是辛亥革命,而非主辦團體和負責人;但願學校有所選擇,不要為人情和公關而過多動員敎師和學生參加同樣的活動。
     世俗化的紀念活動終有落幕的一天,了無痕跡。革命聖賢不屈不撓的愛國精神卻如不盡的清泉,流淌在校園,浸潤澳門的莘莘學子。

文章來源: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1-01/24/content_556496.htm

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

優先發展敎育

圖片來源:http://www.thedigeratilife.com/images/money-questions.jpg
文/黃逸恆
本文刊於2011年01月10日澳門日報C12 文化教思版


  • 10年前,我們無法想像澳門社會和經濟有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 10年前,我們無法想像世界可以這麼近,全球化的今天,人與人之間已經再沒有距離;
  • 10年前,我們無法想像資訊科技的發展可以如此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模式;

      我們正身處技術發展一日千里的年代,10年,對於當今社會的發展速度而言,是一個難以預測的未來。
      作為敎育工作者,我們的工作就是創造未來。
      今天在課堂上的高中學生,他們將在2060年退休。因此,我們有責任為他們創造優質的學習環境,提供最佳的學習歷程,讓孩子有足夠的準備迎接未來的挑戰和競爭。
      敎育曁靑年局於1月3日即就《非高等敎育10年規劃》文本展開諮詢,文本規劃了澳門敎育未來10年發展的方方面面,擬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方向、發展目標和核心策略。開始諮詢的首周,意見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其中對“優先發展敎育”中敎育投入的討論尤其集中,且先看看一些具體的數字。
      依據敎靑局公佈的數據,2008年澳門政府的敎育投入分別為:

  • 公共敎育開支佔政府總公共開支百分比:14%
  • 公共敎育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値百分比:2.1% 
  • 非高等敎育每位學生的公共開支:29,586.00澳門元

      按照上述羅列的數字資料,對澳門政府的敎育經費投入,很多人都會問:足夠嗎?
      正如培正中學高校長接受訪問時說:投入永遠不足夠!
      將上述的數字與國際敎育數據作比較,我們都知道,我們的敎育投入並不理想,當中涉及的因素衆多,不需要在此多作討論。
      我們必須承認,近十一年來的敎育投入,確實是增加了,而且是有相當大幅度的增加。至少,大部分的澳門學校已經加入了十五年的免費敎育網;至少,班級人數已經有了大幅度的降低。
     投入多少或許是個議題,因為金額多少,確確實實,不夠就是不夠;但又有多少人會問:“投入跟產出有對等嗎?”
    29,586.00澳門元,是一位學生在一學年內獲得的公共資源,這三萬大元大可雙倍增長。可是,我們有方法、有規劃、有意識、有能力雙倍地提升學生的質素嗎?

    (《十年規劃》之一)

本文刊於:澳門日報文化教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