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現象的反思

文.林發欽
刊於20140217日澳門日報D08教思版

圖片來源:www.temple.mo
五年澳門歷史城區申報世界遺產成功後,社會對本土歷史與文化的重視顯著提高。六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在澳門生效,為澳門文化的保育和建設注入了新概念、新視野和新方法。適逢當時澳門賭權開放後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城市景觀的蛻變和人文傳統的失落,促使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澳門重要的文化關鍵詞,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重要的社會現象。
澳門非遺保護的現狀與發展,不僅是全球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熱潮在澳門的延伸和反映,以及澳門對這種新興全球文化現象的自覺呼應;更是澳門在急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背景下,社會內部對文化焦慮呈現出的一種集體反應,並漸漸發展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價値,構成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現象
有趣的是,在公眾熱情參與和媒體鎂光燈閃照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受到前所未有重視的同時,也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
一年一度的哪吒誕巡遊,參與人數越來越多,但大部分參與者已不是廟宇所在社區的居民,也缺乏與哪吒信俗的聯繫,他們的參與和原來的信仰無關。到搶花炮一刻,一哄而上的攝影師比哪吒的善信還要多。熱鬧的背後,引人省思。
部分入選國家級名錄的非遺項目,隨著知名度越來越高,在本身是旅遊城市的澳門,接受邀請參加演示的機會也越來越多,這些演示脫離了非遺活動原有特定的時令和意義,偶有為之或有助推廣,但如果常年如此,異化商品化似無可避免。當然,適可而止的商品化而又能保留自身的傳統,或許也是非遺保護的一種出路,但眞正要做到平衡,實則知易行難。
澳門非遺項目的傳承人,數十年如一日地守護著自身的信仰,傳承和實踐的精神令人敬佩。惟部分傳承人或因工作忙碌和各種原因,對如何保護和論述自身的技藝和信仰缺乏信心,促使政府行政部門和學術界主動介入到有關申報和保護工作中,很容易造成行政主導或學術主導,去主體化的結果必然是導致非遺項目的異化。這是我們在學術上輔助民間團體申報和保護非遺項目時,須時刻自我警惕和反省的重要原則。因為一旦學術過度參與,從文化論述到保護方案俱詳細提供,不但削弱傳承人的主體意識,更嚴重的或會造成文化誤解,因為學術研究無論如何深入,都無法替代傳承人詮釋自己的文化。

凡此種種,在非遺保護的過程中,從申報主體、傳承人到民間、政府和學術界,都應在熱情之下不失冷靜,時常反思保護措施,研究保護方法,糾正保護偏差,以促進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永續發展。

2014年2月3日 星期一

學生、班級和老師

文.黃逸恆
刊於20140203日澳門日報D08教思版

圖片來源:blog.constitutioncenter.org 
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每年都會向學校收集各類型的數字和資料。印象中,筆者在校任教期間,新學年開初即有幾張表格需要塡寫,內容基本概括了老師該學年的工作內容,例如更新學歷資格,以及學年的任教科目、授課節數等資料,收集後即以此作為教師資格審核和登記的基本資訊。此外,尙要為學生進行註冊手續、塡報學年課程資料等,其目的除了依法對學校各項規定進行審查外,這些收集到的資訊亦作為數據統計之用,作為各項政策措施制定的基本參照,使相關工作更能符合實際的需要,實現科學施政的基本理念。
即如鄰地政府統計處的宣傳短片所述:社會發展,需要形形式式的統計數據。事實上,政府作出決策固然需要有足夠的數據支持,而對於學校行政規劃又或教師的專業成長、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數字、了解數字背後所反映的澳門教育狀況,更有助更宏觀地看待一些教育問題,從而提出符合現實需要的改進建議。因此,本期將先以學生、班級和老師為題,嘗試分析當中涉及的教育數字與教育政策,從而看看之間的關係與變化發展。
特區成立初期,澳門正規教育學生人數約有九萬六千人,與大多數發達地區相同;特區成立以來,出生率持續下降並處於較低水平,少子化現象突出,參照教靑局公佈的教育數字資料,一二/一三學年的學生人數約為六萬九千人。比對特區成立初期,十三年來下降了近百分之廿八。同期,香港的中小幼學生下降了約二成、台灣地區的初中及小學學生下降幅度則為百分之廿三。
從上可知,澳門學生人數的下降幅度比較其它兩地雖然較為突出,但參照教育數字資料,澳門學校的班級數目十多年來卻基本維持在約二千四百個班左右。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特區成立以來,政府相當重視發展教育,教育經費投入穩步增長。當中尤其關鍵的是,藉著十多年來學生人數減少的機會,透過包括免費教育等政策措施的推行,使各教育階段的班級規模向小班化的方向邁進,班級規模持續減少;學校及老師因而具備更有利的條件,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和差異,促進個性的發展。
更能照顧學習差異的客觀條件,除了班級人數以外,還包括老師的任教節數。這方面,我們可以從師資隊伍人數的增加看到一些情況。參照教育數字資料,特區成立初期,澳門老師約三千七百人,此後教師隊伍不斷壯大,至一二/一三學年止,教師人數增加約百分之四十六,有五千四百多位專業教師分別在二千四百個班中教育我們六萬九千多名學生。十多年來,學生數目大幅減少,但班級數目沒有減少,服務的教師人數不斷增加,反映了老師的任教節數持續減少,可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和關注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教育數字和教育指標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