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教育本土化,課程本地化

文/林發欽 本文刊於2007年12月17日,澳門日報 ??版 鄉土教育專欄 第廿五期

  較早前,關翠杏議員以書面質詢當局會否推動澳門鄉土教育的發展,顯示經過多年努力,“鄉土教育”作為一個教育主題,已漸為社會所認識和接受。關議員書面質詢的內容,反映出作為一名立法議員,她已關注到澳門教育的一些微觀問題,實在讓教育界欣慰。
  “鄉土教育”將在澳門中小學逐漸全面展開是可以預見的。在旅遊學院舉辦的教師培訓課程上,課間與部分校長、主任和老師的傾談,大家對“鄉土教育”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支持,並相信“鄉土教育”會為澳門教育帶來一股新的清風。香港一些大型教科書出版社與筆者接觸,也表示有興趣硏發澳門“鄉土教育”的教科書,並相信即使在辦學多元,教材自選的情況下,仍會有相當的市場。再觀之教育行政部門,近來也希望通過課程改革,將更多本土內容加到學校教育中。由此觀之,“鄉土教育”在澳門勢將成為新的教育改革潮流。
  有知識界人士認為,“鄉土教育”思潮近年之勃興,反映澳門的主體意識逐漸增強,是社會變革過程中的一種必然現象。其實這種理解並不全面,因為這只是從社會思潮之宏觀視野出發,而沒有從教育領域去思考問題,無法剖析“鄉土教育”之眞義。事實是,以澳門之歷史文化背景和社會現狀,“鄉土教育”應是澳門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這是因為一個地區的教育,不可能永遠不去教授本地相關的知識和經驗,讓一代又一代人錯失家園的美好風景,如浮萍一般,雖然身在水中,但卻沒有根,只好隨風飄流。
  澳門教育未來需要改革的方向之一是“教育本土化”。不論是從學習理論出發,還是從社會可持續發展考慮,教育實行“本土化”都是不用置疑的,也是世界各國各地區教育的一種普遍現象。或者換句話說,世界大多數地區的教育根本不存在本土化的問題,因為“本土化”乃教育的本來現象,中國“以鄉之物訓萬民”就是這個意思。但澳門由於歷史原因,學生在學校很少有機會學習到本地的歷史、地理和社會知識,所以才有“教育本土化”之提出。
  要實行教育本土化,就得推行“課程本地化”。課程的實質就是知識和經驗,是達成教育目標必不可少的子系統。只有推行課程本地化,或者說,只有當課程實現了本地化,教育之本土化才會成為可能。更具體一點,課程本地化是推行教育本土化的途徑和方法。根據澳門的實際情況,中小學全部課程都自行硏發並不可行,但在歷史、地理、社會、公民,甚至語文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研制本地課程是有需要和可行的。
  “鄉土教育”的社會共識達成後,今後我們得需要做更多實際的功夫——研制本地課程。

圖片說明:芬蘭的小學數學教科書

2007年12月4日 星期二

教科書本土化

文/黃逸恆 本文刊於2007年12月3日,澳門日報 E7版 鄉土教育專欄 第廿四期
要使鄕土教育更好地發揮其作用,一方面我們必須要作出比較宏觀的課程規劃,同時協助學校按照實際情況,將鄕土育轉化並融合在學校課程中,有序地在不同階 段的年級中實施。另一方面,長遠而言應加快科書及材的本土化工作,致力減低依賴型的學校課程對課程發展的影響。
縱然學者E. W. Eisner曾言:“創造性的
材的主要功能在於增強師的技能,而不是約束之。”可是觀乎現實情況,本澳師仍比較多屬課程的自主消費者 (autonomous consumer),即師認識旣有課程材料的內涵,並能評估、愼選適用於學情境的敎材。
但比較缺乏發展
材的知識,以及如何規劃、設計一份完整的學習方案,即未能成為進一步的課程消費——發展者(consumer-developer)和再進一步的課程自主發展者(autonomous developer)。
現時,供應本澳學校的歷史和地理等學科的
科書,版本雖多卻大部分未能對本澳社會有所因應。學校和師雖然可以就其所需去作出愼選,但終究僅限於選擇並非 為針對本地而出版之材。而在缺乏發展敎材知識的前提下,加上補充外地科書的本土學資源的匱乏,同時缺少課程指引及整理規劃,師開展鄕土敎育時便顯 得更加吃力。
我們認同就短期而言,推動專題硏習以塡補鄕土
育的空無,但中期及遠期還是需要規劃一個具指引性的正式課程以及完善科書的本土化,才能眞正發揮鄕土敎育的作用。
關於
科書的建設,其中一個可行的方法是與鄰近地區合作,借助鄰地強大的科書編輯隊伍,並充分結合本地師團隊,出版屬於澳門本地的科書。科書內容 一方面要顧及學科特點,另一方面必須要針對澳門社會需要而作出因應。以地理學科為例,可以作出以下的考慮,並期望同仁加以豐富之:
1.澳門地理應突出其城市區位特點,並以人文地理作為切入地理學科諸要素的核心。
2.中國區域地理應突出泛珠三角地區,世界區域地理則加強對葡語系國家的認識,以配合澳門經濟定位及發展的需要。
3.加強環境
育,尤其是城市環境保護及可持續發展觀等價値的培養,突出澳門作為人口密集城市所遇到的城市各類污染問題以及相應對策。

2007年12月2日 星期日

鄉土教育分享平台

文/ 黃逸恆 (於San Diego ,CA, USA 2007.11.30)

若要說發展鄉土教學, 美國教師算是做的比較好, 由於市場巨大, 教學材料因此十分豐富, 另一方面, 美國教師熱心參與各項專業發展活動, 而且樂意盡力地將他們的經驗, 透過多種方式向其他同仁分享 .

National Council of Social Studies (NCSS), 是全美最大的社會科教育學會, 學會每年都會在全美不同城市舉辦大型的年會, 年會分設多個不同活動項目, 有專業性強的論文發表會, 講座, 分享會, 工作坊. 美國中小學老師, 側可利用Poster session 去分享他們的教學心得, 圖中是一位美國地理老師, 分享他的鄉土教學經驗, 另一幅圖片, 側是教師精心準備的分享材料.

參與活動的老師們, 都是從全國不同城市利用自已的假期前來, 本年的年會舉辦地是 San Diego, CA, 一個位於美國西岸的加州城市, 但舉目所見, 不僅本州老師前來, 東岸的很多老師都自已駕車前來, 一方面吸收其他同仁的教學經驗, 同時帶同太太小孩前來, 亦是周末的絕佳活動.

反觀澳門的教師, 參與這些活動的機會本就不多, 偶爾有大型研討會舉辦, 很多的都寧願在家休息, 而且本地教師主動分享交流經驗的仍未成氣候, 蹤有好方法好材料亦不太願意分享, 在鄉土教學經驗本就不太豐富, 鄉土教材仍是零散的現在, 要落實好鄉土課程, 仍有長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