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3日 星期二

《仁川宣言》

文.黃逸恆
刊於20150622日澳門日報D07教思版
 
圖片來源:http://www.globaleducationmagazine.com/
wp-content/uploads/2015/05/
UN-secretary-Ban-Ki-moon-world-education-forum
-2015-1024x764.jpg
    五月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韓國政府共同主辦的世界教育論壇(World Education Forum於韓國仁川召開。這個在教育領域最重要的國際會議每十五年舉行一次,本屆主題是通過教育改變人生,大會邀請了聯合國秘書長、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世界銀行行長等國際機構高層人士、來自一百多個國家地區的代表以及非政府組織出席。分別就多個當前教育議題、未來所面對的挑戰進行討論和提出應對的策略及措施,論壇同時制定了促進未來十五年全球教育發展的《仁川宣言》(下稱《宣言》)。
    教科文組織總幹事Irina Bokova在閉幕式中表示,《宣言》申明了教育是實現全球和平與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鼓勵各國政府為其國民提供終身學習機會;同時反映了各國對所有兒童和青少年獲取他們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的決心,並作為全球公民運用他們的潛能建設他們的社會。
    1990年《全民教育(EFA)世界宣言》教育發展目標在泰國宗迪恩提出以來,各國在推動教育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但當中仍有很多目標尚未得到實現。目前,全球仍有五千八百萬名兒童失學,而且大多數是女童。另外二億五千萬兒童雖然在學校學習至少四年,但仍沒有掌握基本的技能。
    《宣言》就是在此基礎上提出,至2030年必須實現全民教育發展的新目標,同時通過了“2030教育行動框架,以作為九月聯合國大會於可持續發展目標教育路線圖中討論採納。路線圖將基於義務性、透明性和參與式監管的原則,促成各國政府制定一份有效推動教育發展的法律與政策,以調動所有國家和教育夥伴全面落實新的教育議程。
    教育發展離不開教師,因此,《宣言》重點關注到教師隊伍的建設,提出將確保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享有必要權利、充分就業、優質培訓、專業成長,以及享有一個資源充裕且高效率、高效益治理體系的激勵與支持。
    此外,“2030教育行動框架進一步確立發展目標,提出至2030年各國政府應確保有足夠且訓練有素的教師入職,必須招聘合資格的教師,並從低年級開始支援學生的學習需要;教育政府部門須為教師提供最佳的激勵措施,包括具吸引力的薪酬待遇以及持續專業發展的機會;透過制定政策吸引優秀人才從事教職;建設卓越績效的教育系統,以鼓勵教師把教育工作視為畢生事業。
    教育國際主席Susan Hopgood在論壇中指出,為了實現教育目標,必須保證每個學生由訓練有素、專業合格和進取精神的老師來教授。並進一步提到,若要為全民提供優質教育,就要變革教育體制,教育系統必須要轉變成促進開放與合作文化。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教育,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由此,建設優秀的教師隊伍,改革課程與教學提高教育品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成為當前全球教育發展的關鍵環節。

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

校園瑣記

文.林發欽
刊於20150608日澳門日報D07教思版
 
圖片來源:https://upload.wikimedia.org/
wikipedia/commons/1/1c/
Japanese_high_school_classroom.jpg
    在一位學生的婚宴上,重遇很多昔日教過的學生。驀然回首,原來我離開中學教壇已經十年了,那個校園依舊美麗,只是同學們早就畢業,並已長大成人,陸續開始組織自己的家庭了。環視宴席,一張張笑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我曾經看着這些臉孔成長;陌生是因很多學生已多年未見了。一席婚宴,令我回想起難以忘懷的中學教學生涯,以及一本早已排好,但卻沒有付梓的書──《校園瑣記》。
    教育是偉大的事業,教師是背負重大使命的職業,校園是成就理想的聖地,學生是純真的天使,我從為人師的一刻就如是想。教育理論和教育家的論著常提醒我們,老師的一褒一貶,對學生來說都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我的成長經驗也印證了這種提示。讀書的時候,我有欣賞的老師,有敬重的老師,也有畏懼,甚至是討厭的老師。有老師的一句文章寫得很好,可以登報紙,成就了我終身寫作的習慣;有老師的一句你的記憶力很好,使我自此成為一個樂於背誦的學習者。
    有個教學故事,我常記在心頭。改作文時,有一篇文章文筆並不華麗,內容也不見獨特,但那位同學卻寫得很認真,寫了整整兩張原稿紙。讀到他的文章時,我已批改了三四十篇作文,給評語已顯得有些麻木。本想只給他打個分數便算,但心裡總想給學生一些鼓勵,想不出具體可寫的東西,便使勁在原稿紙寫了一個字—— 好!發下去後,那位同學拿着文章很認真地來問我:老師,有多少篇文章有字?”“不過三篇!我馬上回答。學生心裡確實很渴求老師的認同,沒有時間,哪怕只是一個字,也會有無窮的力量,我總是這樣想。
    這些教學經歷使我時常很在乎對學生說的每一句話,寫的每一個字,並很在意地把當中的故事記下來。任職中學教師的五年,除做行動研究和寫教育論文,寫得最多的是教育散文。後來還專門開了一個專欄叫教學周記,用心記下每周最難以忘懷的故事。就是這樣,離開中學教壇那一年,整理這些教育散文,竟有好幾十萬字。我從中選輯了一些,並配上真實的校園生活照片,結集成一冊校園散文──《校園瑣記》。
    為這本書,我還寫了一篇自序,其中一段這樣說:月圓月缺,潮起潮落,五載時光,盛載了無數個成長的故事,沉澱出一個個絢麗的青春之夢。既模糊又清晰,歡欣摻雜着苦澀,有圓滿有遺憾,這就是我真實的教育故事,屬於澳門的故事。令我想不到的是,當時因剛出社會工作幾年,未有能力自資彩印出版,已排好的書稿保存在電腦中,一晃眼十年就過去了,期間電腦也不知換了多少台了。

    十年後的今天,想起了這件事,想起了我的那班學生,心存歉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