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0日 星期二

專題硏習主題舉隅


文/林發欽 本文刊於2007年11月19日,澳門日報 E6版 鄉土教育專欄 第廿三期
可以預見,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澳門大多數學校都難以為澳門鄉土教育騰出獨立的課時,獨立設科。從澳門敎育的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已有的 條件,要在澳門學校推行鄉土教育最好的辦法就是系統地展開“澳門鄕土專題硏習”,以最少的課堂時間,引導學生利用大量的課餘時間進行專題探究,從而達到鄉土教育的目標。
師經常問到,要在學校推行專題硏習,總是想不出合適的題目。這的確是個很大的難題,需要花很多時間思考,並要考慮學習資源是否足夠,即學生通過一定的 努力,能否找到相關的資料。如答案是否定的,就意味可行性不高,不應讓學生去硏習,因為當學生無法完成學習任務時,會感到非常沮喪,最終是弄巧反拙,不再 熱愛鄕土文化的硏習。
茲列舉若干可行性鄕土專題硏習題目如下,與敎育界同仁分享:
  • 澳門山水:松山、望廈山、鳳凰山、大氹山、南灣、北灣、淺灣、沙梨頭河、二龍喉、亞婆井……
  • 澳門古村落:龍田村、龍環村、望廈村、新橋村、沙岡村、卓家村、黑沙村、九澳村……
  • 澳門墓園:聖美基墳場、望廈墳場、伊斯蘭敎墳場、基督敎墳場、瑣羅亞斯德敎墳場(即白頭墳場)……
  • 澳門古建築:盧家大屋、鄭家大屋、媽閣廟、望德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仁慈堂大樓……
  • 澳門街道:十月初五街、新馬路、草堆街、營地大街、高士德大馬路、關前街……
  • 澳門節慶:農曆新年、中秋節、商人節、土地誕、苦難耶穌聖像出遊、醉龍節、花地瑪聖像巡遊、哪吒誕……
  • 中外名人與澳門:馬禮遜、利瑪竇、湯顯祖、屈大均、孫中山、林則徐、庇山耶、範禮安、湯若望……
以上主題,只是隨意列舉的範例,在每一大主題下,起碼有數十項子題,足夠一班學生分組,甚至一人一子題來硏習。經過師指導和修改,條件許可將來甚至可以 結集成冊,給學生最大的鼓勵和喜悅。其實重要可行的大主題還有很多,如:澳門美食、澳門土生名人、澳門古典詩詞、澳門重大事件、澳門老社團、澳門老店號、 澳門老街坊……
要注意的是,鄕土
育專題硏習不是隨意鬆散的學習,而是有目標、有計劃、有系統、有評鑑的學設計。在這個過程中師的責任是輔導而非主導,首要任務是盡可能創造環境和條件讓學生學會學習,透過學習逐漸熱愛家園。

2007年11月6日 星期二

教師專業與課程發展

文/黃逸恆 本文刊於2007年11月5日,澳門日報 E6版 鄉土教育專欄 第廿二期
  “教師專業”(teacher professionalism)包括衆多項目,其中教師的教育專業知識與課程發展至為密切。單文經教授對教育專業知識內涵歸納為三個方面:即“一般教育專業知識”、“與教材有關的專業知識”以及“課程的知識”。所謂課程的知識,即教師進行教學所需的教學資源、教材、人力等的認識與運用,以及各科目學習內容的縱向銜接與橫向關聯方式,其內涵包括“目標與內容知識”以及“方法與過程知識”兩個方面。 鄉土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的良性互動,取決於加強教師的課程知識以及提高教師的課程決定權。就澳門而言,教師專業發展如何在面對現時鄉土課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作出回應,將是課程改革其中一項需要重視的議題。

(一)強化課程發展知識在教師職前及在職培訓的地位
  周淑卿教授曾就有關教師課程知識培訓作出建議,她認為針對教師的職前培訓,除了原有的學科教材教法外,“課程設計與發展”、“課程綜合化”、“校本課程”、“課程評鑑”等應成為重要的培訓內容。另外,除了“過程與方法”知識外,其與教育哲學、教育社會學等“目標與內容”的知識亦應得到適當的連結,以避免只着重設計教學活動的流程,而忽略了對課程的整體思考,“方法”與“內容”應作適當的統整,以協助教師建立統合的課程知識。在職培訓方面,除了要加強教師的課程發展能力外,更應着重教師對於課程目標、價値、內容的思考與實踐,避免教師成為課程的技術人員而非專業人員。 另外,教師的課程知識既可由理論中獲得,亦可由實務中得到加強;課程知識既應在職前培訓中儲備,亦應在任職階段得到充實。因為作為一位專業的教師,專業的成長理應是持續不斷的歷程。另外更要注意課程知識應避免落入技術的知識觀,更應協助教師在行動中加以建構。

(二)倡議教師開展行動研究 要使教師真正成為課程改革的策劃者與協作者
  提高教師在課程發展的決定權,可以考慮倡議教師在教學場域展開不同形式的鄉土課程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這亦將有利實現課程發展“由下而上”之期望。教師作為學校工作第一現場的專業人員,最了解教室問題與學生需求,利用觀察與訪問、通過分析學生的作業、評核、報吿等文件,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根據這些第一手的資料,改進課程與教學,建構適合教室情境的課程教學理論。歐用生教授認為,所謂教師即研究者與行動研究的教育改革運動觀點,主張由實務工作者研究自己的實務,教師研究自己的課程教學實務,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重要策略。 因此,在行動研究的過程中,將有助教師突破“絕對的知識”和“問題只有單一答案”的態度,教師能從不同的角色及立場理解問題。在課程發展中,教師研究的觀念及能力被激發出來,課程發展也成為研究的行動。在行動研究中,教師是一位具有反省思考能力的專業人員,是真正的課程探究者,也是真正掌握課程決定權的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