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0日 星期一

教師 · 專業 · 發展(一)


文.黃逸恆
刊於20180730 澳門日報E05教思版


   本月剛頒佈的《教學人員專業發展活動時數的審核準則》,司長批示將於新學年實施,即意味着教師參與相當於每年三十小時專業發展活動的規定正式推行。事實上,《審核準則》生效前,儘管培訓處於豁免階段,但廣大教師同仁參與專業發展活動的積極性卻持續提高,使得無論是教育部門開辦的專業培訓,又或學校辦理的校本培訓,無論在開辦課程的數量、類型、課時以及參與的人次等在過去數年間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這都反映了教師對自身專業的成長與發展有着相當大的意願和需求,更反映了我們的老師都能像其他專業界別人士一樣,展現其對持續專業發展的承擔和能力,以提升專業水準。
    本月初,出席了一場教師談教師專業、談專業發展的座談會,來自不同類型學校,任教不同教育階段和學科的十位教師,與近百名參與座談教師一起分享他們對教師專業和發展的想法和經驗。座談會上的老師,不約而同都提到近年資訊科技的急速發展,對學校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談到在資訊爆炸的新時代,智能電話的普及和互聯網共享文化的興起,知識的獲得渠道已不再局限在學校;談到早年Khan Academy的成功,連帶出現了如慕課MOOC)、翻轉課堂翻轉學習等教育新辭彙;談到其他如人工智能、物聯網甚至區塊鏈等概念對教育的影響,都成為座談會與會者關心的教育議題。
    近年出現如上述林林總總的教育新辭彙,作為教師當然應予重視。這些新辭彙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要求教育應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要求教育更關注學生個別發展和需要,要求教育引進新技術去解決當前教育的新議題。因而,教師專業發展需要因應新時代不斷學習,革新教育模式和方法。
    經常有人提到:教師用過去的經驗,教導現在的學生,應對未來的挑戰。這句說話有些人將之解讀為傳統教育的毛病和教育不革新的癥結。但個人認為,這個正正就是教師專業的核心,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教育本身就是將前人積累的經驗教導給學生以應對未來挑戰。教師之所以被稱為專業,就是因為只有教師才懂得將經驗(包括知識),利用有效的方法去建構學生的經驗體系。換句話說,就是教師懂得如何教和知道學生如何學。我們知道,知識或經驗是客觀存在的,這些外在的知識和經驗需要一個學習過程才能內化。而只有教師才懂得的系統學習方法,則是有效將知識內化的前提。尤其處在學齡階段的孩子,如果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了教師系統的教學,獲得的很可能只是片段化的、零碎的、不成體系的資訊。
    簡而言之,我的觀點是,儘管資訊技術快速的發展對教育產生了各種的挑戰,但只要我們能回歸到教育的基本點,教師清楚認識到教師專業本質就是教與學的模式和方法,在持續的專業發展過程中,避免將教育新辭彙形式化,避免單純地追求表面化的革新,回到本質更多地關注如何提升自己教與學的成效,已能體現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精神。
    專業教師,只需要持續不斷鑽研教學和累積經驗,不需要慕課,更不需要把課堂翻轉,一支粉筆、一塊黑板,足以教會學生應對未來挑戰。

2018年7月2日 星期一

校企合作

文. 黃逸恆
刊於2018年07月02日 澳門日報E05教思版
圖片來源:https://www.xuehua.us/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一九九九年在韓國舉辦的第二屆國際職業技術教育大會發表《展望廿一世紀的建議》,當中,就職技教育制度中的校企合作提出要求,指出“職業教育的發展中,工作世界(企業)與教育界之間必須建立新型夥伴關係,以適應教育與產業以及其他經濟部門之間建立一種通力協作的關係。建立新型合作夥伴關係,有助於學生全面的能力培養,有助於職業道德的培養,有助於技術與企業技能的提高,並有助於傳授作為負責公民的人生價值觀與標準。”可見,在全球的範圍內,職技教育加強校企合作已成為進一步推動其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
 對於校企合作,《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調動行業企業的積極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的辦學法規,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而在最近的二○一八年二月,國家教育部會同相關部委印發《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對校企合作的方式、促進措施、監督檢查等作出了明確規定,內容包括對企業及員工的支持、對學校和教師的鼓勵,以及對學生安全的保障等具體措施。
 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較快的國家和地區,其企業和行業相關的專業團體及人士參與度都很高。以德國雙元制職技教育為例,即為行業協會與企業主導下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也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典範。雙元制職技模式由企業和學校共同承擔人才培養任務,按照行業標準、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組織教學和崗位培訓,實現企業實踐技能培訓和學校理論學習的有機結合。
 目前,澳門有開辦中等職技課程的九所學校所開辦的三十三個課程中,透過不同的合作方式讓企業或行業參與。當中,比較普遍的是以企業提供實習機會為主,亦有部分課程中行業參與的層次較深,例如共同訂定課程計劃、實習計劃及評核要求,亦有提供專業導師等。
 當中,中葡職業技術學校開辦的“創意時裝設計及製作課程”即為深度校企合作的典型模式。課程由學校及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CPTTM)合作開辦,課程中的社會文化科目由學校老師負責,專業科目及實習安排則由CPTTM跟進,當中包括專業課中的時裝設計、工藝製作、服裝材料、生產管理和形象設計等專業科目,從教學的具體內容、考核要求、實習安排,以至專業導師和考取證照等環節,均由具備統籌澳門成衣及時裝發展豐富經驗和地位的專責部門協作開展。這樣的合作模式,使課程內容能更緊扣行業發展的需要,行業的最新資訊和專業導師能協助學生在專業知識和技能上有所收獲,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學習過程中參與到實際的工作環境。
 校企合作制度是現代職業教育制度的核心內容,正在諮詢中的非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制度》亦有針對校企合作提出未來的發展方向。期待各位發表意見,共同推動澳門中職教育的發展,為學生提供多一類的成長路徑,促其成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