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2日 星期一

哲學· 教育(一)

文.黃逸恆
圖片來源:https://www.amazon.com/Philosophie-terminales-
Es-Livre/dp/2701193818
刊於2018年10月22日 澳門日報E08教思版

1. 什麼是存在?存在需要理由嗎?
2. 該接納無家可歸的外國難民,還是先照顧國民利益?
3. 試解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1748年)中的一個節選段落。

  每年六月的法國,準備升大的高中生都需要參加高考哲學科(Baccalauréat philosophie)考試。法國的高考哲學科歷史悠久,自1808年由拿破崙設立的高中哲學科一直是法國教育系統裡重要的一環,是大學入學試的必修科之一。法國高三分為「文學組」、「社經組」和「理組」三個組別,以上就是一般法國高中生考入大學需要回答的哲學問題。三個組別的高三學生需要按照對應組別的題目,進行「論文寫作」或「文本分析」,題目三選一,學生共有四小時可以作答。
  近年法國高考哲學試題持續受到關注,尤其我們都留意到這些哲學試題與我們傳統的應試文化大相徑庭,引起包括內地、台灣及香港的教育界熱烈討論。但討論的焦點不少仍是借此批判應試教育的流弊,嚮往法國教育更多關注學生思考能力。事實上,法國高中哲學教育確定存在很多可供參考的價值,尤其高中哲學課程內容儘管有既定範圍,但沒有明定內容,更沒有特定的課程組織與規定的進度(這與基本學力要求的內涵有點類同),這使得法國的哲學課堂可以更靈活彈性及貼地有趣,哲學科沒有指定的教科書,而由坊間出版社提供讀本教材予教師在課堂上作為教學資源。當然,作為一門大學入學考試的必修科目,哲學科近年也受到很多爭議和批評,反對者認為考題經歷了二百多年的發展過程後,答題方式變得有跡可循,而考試分數十分依賴評卷者的主觀判斷,而近年坊間近年出現的應試「哲學考試加強班」亦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
  但儘管如此,哲學教育在基礎教育的價值,仍然十分值得我們思考和進一步深化。所謂哲學,就是對一切事物的反思,而哲學的價值,即在於讓我們面對抉擇時,有能力理解為什麼要去做或是為什麼不去做。對於年青學生而言,哲學教育能培養出思考不受綁架、情緒不受操弄的素養。因此,哲學教育在基礎教育的開展,尤其它對學生思維思考能力所能發揮的作用,已不是需不需要的問題,而是應以什麼模式呈現和深化的問題。
  有觀點認為面對思考能力,教師往往會面對一種一體兩面的矛盾:我們教學生或孩子思考,但又害怕學生因為懂得思考而不服從管教,從而產生學生「不要想太多」及「不用想太多」的教育觀念,但思考如果是尋找理由彼此說服與溝通,把重點放在「怎麼想」的能力培養上,哲學教育將能發揮很大的教育功能。
  引用一個在法國高中存在的謠傳:哲學課老師教導如何找出問題意識,針對一般看法提出反思,形成定義,進行正反論證、旁徵博引。期末考到老師出了一個題目:何謂風險?並規定作答模式、答題時間、評分標準。但是卻有位學生以神速交卷,並得到了最高分。為什麼?在考卷上,他只寫著一句話:「這就是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