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9日 星期一

立德樹人 · 核心素養與課程改革(一)

刊於 2019年7月29日 澳門日報E06教思版
圖片來源:https://www.edutopia.org/blog/
ccia-10-visual-literacy-strategies-todd-finley

 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環節,教育的功能是為了學生明天作好準備,因此,課程改革從來都是教育的永恆議題,而科技的飛速發展,尤其是當代人工智慧技術的日漸普及,促使課程改革的周期大大縮短,使之能迅速回應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
 內地基礎教育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國家教育部在二○一七年年底頒行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改革。新一輪課改將聚焦建構以學科核心素養為綱,建立課程目標、內容標準與學業品質標準的素養目標體系。
 新課標要求教師超越內容標準,摒棄以知識點為單位確定教學目標,而是依據教材內容、學情,立足學科學業品質要求,釐清內容標準,自上而下、從抽象到具體地規劃學期、單元與課時目標。新一輪課程改革,旨在解決過去仍然存在教學目標窄化、細化、淺化與孤化的問題,一致性地連接“想得到(理想的目標)”、“看得到(可望的目標)”與“做得到(可及的目標)”,以提升學科育人品質。因此,新的教學目標已再也不是我們過去比較熟悉的雙向細目表,以及根據此確定的知識點的“了解”、“記住”、“理解”、“應用”等認知目標層次,新的教學目標將是學生學了一段時間的學科知識、方法與觀念之後所具有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具體而言就是學生“在甚麼情境下運用甚麼知識能做甚麼事(關鍵能力),是否持續地做事(必備品格),以及是否正確地持續做事(價值觀念)”。
 我們都知道課程即為規劃,教學則是實踐,而評核就是判斷實踐成效和調整規劃的依據。也由於此,在新課改的理念下,過去課堂教學的設計就必須進行改變。回顧過去的教學經驗,我的課堂教學基本都是按課時把知識點進行分配,因此,習慣地按課時把知識點或技能去設計一堂課的教學環節,甚至將教材一個章節內容再細分為若干課時單位並設計成若干份教案。現在回頭看來,這樣的設計必然會導致目標窄化、細化、淺化與孤化。內地新一輪課改,在學科核心素養為綱的原則下,就要求我們的教學設計需要由“知識點”,轉向“在甚麼情境下需要運用甚麼知識解決甚麼問題或完成甚麼任務”。這樣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單位,我們可以稱之為課程單元。課程單元指的是以核心素養為目標,以“任務、觀念、問題、專案”的名義來組織或結構化要學的知識、技能、問題、情境、活動、評價等,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學習歷程。
 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建構,到學科核心素養推動課程改革,並據此開展對應的課程單元教學設計模式的改變,內地新一輪課改正在推動學校課堂教學的真正變革,而作為學校教改推手,有需要認清課程改革的核心並非單純教學模式的轉變,要把核心素養這個上位概念從教到學層層向下體現,關鍵是要把握好新課標完整學習歷程,即課程單元的整體教學設計。師生互動、小組學習、專題報告、PBL(Project-Based Learning,專題式學習)等教學模式的採用,只是輔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的手段。

2019年7月1日 星期一

校訓

圖片來源:http://www.djlhotse.com/
nggk/xhxxxg.htm
文.黃逸恆
刊於 2019年7月1日 澳門日報D05教思版

 上周日,出席了一所學校的畢業禮。校長在致詞發言中指出,學校正在透過引入“啟發潛能教育”(Invitational Education)的模式推動學校課程改革,發展學生應對二十一世紀社會的核心素養。
 由美國學者威廉柏其(William Purkey)貝蒂西格爾(Betty Siegel)共同創立的“啟發潛能教育”,其理論要旨是深信所有的學生都是有能力、有價值、有責任的,而學校教育則是一種協作的活動,有賴學校各環節的彼此合作,以協助學生啟發潛能,並強調教育的過程與其成果同樣重要。
 啟發潛能教育的實施內容之一,即為“刻意安排(Deliberate Planning)”。William Purkey指出,若要引發學生潛能,學校必須刻意安排合適的活動和環境,並透過五個域(Domain),即政策、地方、人物、程式及過程互相配合而達成。上面提到的“刻意安排”,意思其實就是“學校課程”。
 甚麼是課程?一般而言,課程包括四個要素:目標、內容、實施和評價。如以一個教學單元為例,老師按照基本學力要求的條目,對應各年級學生的學習需要,訂定一個教學單元的學習目標,從而依據目標選擇對應的學習內容,並因應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合適學習歷程,設計和開展能檢視目標達成的評核環節。
 所謂學校課程,就是一個刻意安排的過程。從上述課程四要素中,可以看出,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目標”的設定。
 如何設定目標?對於某一學科的單元教學又或一節課堂,可以很容易理解。但最理想學習目標的設定,不能只考慮學科知識體系,而要從全校的層面去規劃。這就涉及各學科的再上一層,即學校整體層面去思考,也就是學校目標的設定。
 大多數的學校都有校訓,其實,校訓某程度應該是學校的總目標,學校各環節的教育活動,包括學科的教學活動,都應該圍繞着這個總目標去刻意安排。
 南洋女子中學是新加坡最優秀的中學之一,學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九一七年。南洋女中錄取的學生,在小六全新加坡會考的成績都是名列前茅的,當中更不乏高官名流之後,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貴族學校。作為一所貴族女校,南洋女中的總目標,是要讓接受學校教育的學生,都能夠做到校訓中的“勤、慎、端、樸”。上面提到課程四要素最為重要是目標設定,而南洋女中的校訓,就把這個學校總目標設定得非常好。
 作為新加坡最優秀的中學,勤當然是保持成績名列前茅的要素,而南洋女中對於勤的內涵,進一步指出應是一種勤奮進取,盡心盡責,意志堅定和精益求精之心。而校訓中的慎、端和樸,更對準了作為一所女子貴族學校,對於女孩子成長的要求,慎言、慎行,慎思、慎獨;舉止端莊,品行端正;真誠自然,樸實無華,均是具體表現慎、端和樸三字校訓的內涵要求。
 可見,校訓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作為學校教育的總目標,將深遠地影響學校課程之後的內容、實施和評價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