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1日 星期一

地理奧林匹克競賽

文/黃逸恆 本文刊於2008年4月7日澳門日報F8版鄉土教育專欄
  歷屆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無論主辦國為何,均能有效提高各國國民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各地的學校亦就此展開一系列與奧運相關的主題學習,一方面增加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另一方面亦是教育學生發揚奧運精神最適切的時機。
  此外,本地不少學校均積極參與一些學術性較強的地區及國際性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如在本澳歷史悠久的數學及資訊奧林匹克,以及近年的化學及物理奧林匹克等,均成為提高學科地位以及改革學校課程的有效途徑。學生在參與如此規模的比賽過程中,學習到更廣泛和更深入的學科知識,部分更因此找到了人生的目標和方向。中學時期幾位“奧數”屢獲殊榮的同學,大多升讀與數學相關的學系,並在現時的工作崗位上發揮作用。
  除上述的學科以外,事實上地理學科亦有組織類似的地區及國際性比賽。由國際地理聯合會組織的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首屆始於1996年,每兩年一次,迄今共辦理了六屆比賽。本屆將於本年8月份在北非國家突尼西亞首都突尼斯展開,並同時召開兩年一度的國際地理教育硏討會。地理奧林匹克競賽的要旨包括:激發學生對地理與環境學習的興趣;提高國際學校地理課程的質量;為各國學生提供交流互動的條件,增強地理教育強調的國際理解等。各地區可組織一隊由四名十六至十九歲學生組成的小組,在六天的比賽過程中,分別進行包括筆試、野外考察、選擇題三項比賽內容。其中,野外考察部分相當重視遙感、衛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統的靈活使用,參賽隊伍必須熟悉儀器及圖表,才能順利完成考察任務。此外,以地圖、圖片、數據為主的選擇題部分,更是充分考察參賽者讀圖能力、國際認知、地理時事熱點的環節。簡而言之,舉辦地理奧林匹克競賽,目的在於推動各國各地學校的地理課程發展,落實《地理教育國際憲章》中有關地理教育教學的各項建議。
  在學校層面推動鄉土教育,核心的仍是調整學校課程,把鄉土教育納入到正式課程中。話雖簡單,但要改革學校課程事實上絕不易為,蓋因各地課改均以改革教材和統考輔之,才能事半功倍。觀之本澳,單是教科書依賴和多元升學渠道這二項客觀事實,已成課改難題。如上文提出“學科競賽有助改革學校課程”的論據成立,辦理校際的澳門鄉土知識比賽,或許是其中一法。

圖片來源:http://www.geoolympiad.org/008-2008Tunisia/



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

鄉土語文舉隅

文‧林發欽macaulam@hotmail.com 
本文刊於2008年4月7日澳門日報E12版鄉土教育專欄 

  上次談到,澳門鄉土語文的範文數量巨大,問題不是無可選擇,而是怎樣選擇。
  明清文人筆記及澳門方志,有不少就寫到澳門,精選為範文,旣可學習文言文,又能學習澳門歷史,一舉兩得。茲列舉如下:
  明代王臨亨《粵劍編》:
  辛醜九月間,有二夷舟至香山澳,通事者亦不知何國人,人呼之為紅毛鬼。其人鬚髮皆赤,目睛圓,長丈許。其舟甚巨,外以銅葉裹之,入水二丈。香山澳夷慮其以互市爭澳,以兵逐之。其舟移入大洋後,為颶風飄去,不知所適。
  康煕《香山縣誌》:
  濠鏡澳者,邑之南陲、孤懸海上者也。陸行百二十里可至設關焉。關之外割而住海外諸番者,千有餘家。諸番人隨山勢高下,築宮室,樹卉木,結臺榭,月有廩給,食吾香之粟而居積其貨。
  《澳門記略》:
  出南門不數里為蓮花莖,即所謂一徑可達者。前山、澳山對峙於海南北,莖以一沙隄亙其間,徑十里,廣五六丈。莖盡處有山拔起,跗萼連蜷,曰蓮花山,莖從山而名也。萬曆二年,莖半設閘,官司啟閉。上為樓三間,歲久圮。康煕十二年,知縣申良翰修,增建官廳於旁,以資戍守。出閘經蓮花山,下有天妃廟。

  《林則徐日記》
  二十五日,戊午。晴。忌辰。偕鄧制軍赴澳門巡閱,由陸路行。……甫出關,則有夷目領夷兵百名迎接,皆夷裝戎服,列隊披執於輿前,奏夷樂,導引入澳。過望廈村,有廟曰新廟,祀關聖,先詣神前行香。在廟中傳見夷目,與之語,使通事傳諭……
  以上文選的內容,都和我們的生活環境和歷史發展息息相關,只要解釋背景,加註說明,甚至選輯合適的配圖,學生學習起來當會充滿趣味。
  晩清以降,相關文章和詩歌就更多了,如魏源、容閎、鄭觀應、丘逢甲、汪兆鏞等人的作品,任君擷取。西人之譯作,也是很好的題材。從早期的平托、利瑪竇、曾德昭,到近世的亨特、高美士、文德泉等,都可信手拈來,重新精譯成中文,加註說明,當會為師生喜聞樂讀。
  澳門鄉土範文雖然非常豐富,但要選輯適宜,註解準確,圖文並茂,文學性與可讀性兼重,殊非易事。早前在本報讀到譚任傑先生的文章,提到退休教師知識和經驗都很好,且很多人仍精力充沛,可繼續參與教育文化事業。不是馬後砲,譚先生的意見,正是我一直之所想。澳門鄉土語文讀本如能由退休語文教師來選編,誠為雅事也。
  最後想與讀者分享一件事:我近兩年持續硏究澳門的十多座墓園,所以有如此的興致,是因為年前讀到了汪兆鏞《澳門雜詩·竹枝詞四十首》,其中一首云:
  紅毛白頭西洋墳,衰楊蕭瑟搖斜曛。
  從來墟墓足悽愴,何事遊客常紛紛。
  看來,鄉土文學對我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