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

公民素質與責任


文/黃逸恆
本文刊於2008年10月6日 澳門日報E9文化教思版

  有學生曾經問學習地理有甚麼用?這個看似簡單但似乎又不容易回答的問題,相信很多教師都會碰到。直至與朋友談及教育的功能這個嚴肅話題後,我才恍然大悟。友人直言學習歷史地理不在乎學科的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過程中能否達致教育的功能,學科知識只是載體而非眞理。朋友的意思大概是認為,教育的功能在於提高素質。讓學生在學校學習地理歷史,並不是希望學生將來能夠成為歷史學家和氣候學者,而在於提高學生的公民素質而已。
  公民素質內涵豐富,其中公民責任(Citizen Responsibility)當為核心。在民主社會中,每個人都擁有基本的權利,而公民身份的概念,不只強調權利的層次,更強調其應具備責任與品德的性質。英國社會學者Marshall T. H.認為“公民是當今工業民主社會中所有社會成員都享有身份,擁有身份就該平等地擁有身份所附帶的一切權利和義務。”因此權利伴隨着義務,享有權利的人必須也善盡義務;在民主社會中,公民必須依法地履行相關義務,如守法、納稅、接受教育、承擔法律責任等。公民責任是履行義務的具體表現,亦由於此,公民責任的培養成為教育當中重要的一環,更是開展鄕土敎育時需要被強調的部分。
  關心社會事務,討論社會問題即為履行公民責任的最佳途徑。過去,不少學校比較強調數理化等科學知識的培養,而忽略了社會學科的功能價值。學生在課堂上甚少機會與老師討論社會問題,特別是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本地社會議題,這可能都是引致社會不時埋怨時下青年對澳門漠不關心的原因之一。
  我們一直強調需要加強鄉土教育,目的是要讓學生深入認識澳門,從而加強學生對澳門的歸屬感、認同感與責任感,這是開展鄉土教育的主要思路。透過鄉土歷史教育,使學生掌握本地的歷史文化知識,理解歷史事件與現代社會之因果關係,同時發展學生多角度思考以及鑒古通今的能力。通過對鄉土自然及人文地理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從較宏觀的角度去認識、探討和評價澳門當前面對的社會和環境問題。在公民課堂中,教師提出緊貼學生生活的社會議題,與學生共同分析討論,一同關心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大小事情,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的態度。
  總而言之,實施鄉土教育並不僅在於灌輸鄉土知識,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思考社會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態度、實踐能力和價値觀念,使其在實踐中成為權責主體的有效公民。其基本內涵是將學生培養成為依法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的權責主體,成為在政治、經濟及社會生活中的良好公民。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這個網站很好,但人氣太少,辛苦站主繼續努力經營

Rio 提到...

多謝的光臨!
歡迎你在此討論互動,增加人氣!

匿名 提到...

瀏覽此站,獲益良多,如果能多一點澳門昔日的資訊,就更好了,多此一句,哈哈!

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