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

民主教育

文.林發欽
刊於20130121日澳門日報D08文化教思版 
 
圖片來源:http://10think.com/wp-content/
uploads/2011/08/AF01CA16-ED5B
-4028-92D2-0A3CD67251F3Img100.jpg
每當論及澳門民主政制的發展,總有意見提出澳門人的素質低,不適合發展民主政治。這種以精英自居的觀點既貶低了澳門人,也誤解了民主的意義和內涵,但卻帶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民主教育。
胡適的老師、美國哲學家和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在其名著《民主與教育》中對民主教育的論述廣為後世認同,他認為自由、民主與教育三者互為關連,民主不僅是一種政治模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民主社會人人自由與平等,教育有助於發展民主和自由;反之,民主自由的社會,又有助於教育的發展。杜威提出民主需要教育,並不等於沒有民主教育以前就不能發展民主,而是透過教育,可以建構一個更穩定、更理想的民主社會。
近年,澳門因應社會進步,許多旗幟鮮明的主題教育,如生命教育、國民教育、生涯規劃教育等相繼進入學校課程,惟澳門作為一個在民主政治尚處於探索和起步階段的華人社會,民主教育卻鮮有人提出,在學校課程中的份量就更是亟待加強。
根據一些研究,民主教育是指以專題教育形式向學生傳播民主思想,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和態度,使學生掌握民主知識,透過民主實踐形成民主生活的能力,成為自由社會的民主公民。一般認為,民主的內涵包括平等、公共、參與等意識;理性、寬容、懷疑等態度;何謂民主、如何民主等知識;表達、溝通、協商、辯護等能力。所有這些,都是民主教育的內容。民主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但不是公民教育的全部,公民教育應當包括民主教育,民主教育是公民教育在民主專題上的一種深化。從這個意義上看,單獨提出民主教育是有特別意義的,因為它關係到社會最重要的議題。學校教育的責任就是要把民主的理念和經驗教授給學生,培養學生成為民主社會的公民,履行民主的責任,分享民主的權利。
需要說明的是,正如教育界所認識的那樣,任何的主題內容所說的進入學校課程,往往不是指單獨設科,而是通過對原有課程的改革和統整,將新的內容融入到不同年級、不同學習領域、不同科目的教學中,使學生的學習更適切,更均衡,更符合社會的新需要。
杜威對民主教育提出許多具體可行的方法,教育民主化是民主教育最好的示範,而教育民主化就是以民主的精神去改革教育和經營學校,也就是說,要建設民主的學校,讓學生在民主的真實的環境中體驗和學習民主。
人類文明發展史表明,民主有助於社會政治的穩定,有助於權利的平衡,有助於增強社會凝聚力,有助於伸張社會的公平正義。今天,民主是一種普世價値,無論社會的發展水準為何,都有發展民主的條件,人民享有民主的權利。
在澳門,我相信無論是反對盡快推行民主的人士,還是支持普選的人士,都認同民主教育的重要,那麼,如何發展民主教育,已成為一個迫切的教育議題。

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學習共同體(一)

文.黃逸恆
刊於20130107日澳門日報D08文化教思版

 勉強(為考試而學習)的世界中,我們不曾遭遇任何事、任何人、更不曾貼近自己;我們尊重辛苦多於快樂、順從多於批評、重視複製多於創造。這是為了將來犧牲現在,以獲得財富、地位、權力為代價的世界。但在學習(為學習而學習)的世界中,孩子能持續與事物、與他人對話,更與自己對話……是在一片看不見的土地中自我翱翔,將土地上所發生的一切與自己連結的世界。
——佐藤學


  請各位作個小型統計,我們教導的學生,每天除了做作業、準備測驗考試以外,校外學習的時間共有多少?這個時間的多少,可以反映學生是否出現佐藤學教授所概括的現象:學生正從學習中逃走。確實,如果我們的學生,縱然名列前茅獲奬無數,卻對學習這個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失去興趣,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等的教育目標根本無從談起。

  一九九八年,神奈川茅崎市教育委員會與東大教院的佐藤學教授合作,建立起一所以革新教育為目標的先導學校濱之鄉小學,並貫徹佐藤教授倡議學習共同體的理念開展一系列革新的教育實踐。

  從濱之鄉小學建立至今,已有接近十分之一的日本中小學加入到這個學習共同體的教育實踐行列。這些學校的教師皆組成學習社群,開展授業研究,以專題學習為中心共同備課,一起組織教材、研究和分享教學方法和策略,繼而一同進行教學觀摩,開展課程與教學的個案研討,追求彼此的專業成長。這場寧靜的革命開展以來,參與學校的學生已逐漸由勉強(日文意指為考試而學習)走向眞正的學習,成果斐然。

  佐藤學教授的最新著作《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分享了他數十年來開展學習共同體教育實踐的理念、過程與內涵,展示了以學習為中心的教育場域所發生的變化和改進;更重要的是,著作通過他宏觀的視野,引用理論和研究成果,客觀地分析了當前亞洲各國教育發展所面對的困境與狀況,闡釋了諸如快樂學習沒辦法提高學習動機、能力分班不能因材施教等各國各地教育熱議的話題。

  首先,不得不佩服佐藤教授的毅力和熱誠,三十二年前,佐藤教授有感日本的孩子普遍呈現失去學習動機,不知為何而學等的厭學情緒,從而提出學習共同體為目標的教育改進研究。從建立理論基礎,到親力親為地以每星期走訪兩三所學校,直接進入教室觀課,與校長、教師、學生深入的對話與分享。三十多年來,他共走訪過二千五百多所日本的中小學校。據佐藤教授接受雜誌訪問的引述,最初開始的一千多所學校皆以失敗吿終,但因為他的堅持與執着,千多所學校的失敗最後換來現在日本三分一學校的成功。

  詳閱佐藤教授的著作後深有啟發,礙於篇幅所限,欲以之後的數期分別分享其著作中的重點和點滴的讀後體會。同時,亦誠意推薦各位教育同工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