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4日 星期一

鄕土教育與教師培訓

文/林發欽
本文刊於2007年9月24日澳門日報E7版 鄉土教育專欄
  推動鄕土教育需要多方面的條件,教師培訓即是其中之一。
  發展鄕土課程大致的路徑是:先通過廣泛討論凝聚社會共識,使大家都認同鄕土教育的重要;然後制訂相關的教育法規,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學校切實執行課程;接着就是設計課程綱要、彙集教學資源、編寫教科書;最後就是落實課程、檢討課程、修訂課程、優化後全面推行課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培訓是貫徹始終的一環。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學過程能否順利完成,教學成效是否理想,很在乎教師的知識與技能。有課程理論甚至認為,教師就是課程,強調教師在整個教學流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學生學甚麼,不學甚麼,教學進度如何安排,以甚麼形式展開教學等,俱由教師決定。所以,教學質量其實很視乎教師的質素,而教師的質素就取決於教師培訓的成效。
  具體到澳門鄕土教育問題,教師培訓更顯重要。這是因為在澳門過去的教育體系中,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都缺乏鄕土教育的內容;即是我們的教師從小到大,都沒有完整地學習過有關本土的知識,所以在許多教師的知識結構中,鄕土知識呈現出空白的狀態。
  當然,這不是說教師對澳門不了解,而是說作為一門專業知識,許多教師對其中的具體內容並不熟悉。例如專業歷史教師,對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有全面的認知,而對澳門數百年中西交往的史事,可能就不是完全掌握,對澳門當前存在的文史學習資源也可能認識不足。這種澳門獨特的教育現狀,使教師知識結構失衡成為澳門發展鄕土課程的一大障礙,也順理成章地成為澳門未來教師培訓的一大主題。
  鄕土教育主題的教師培訓,應當包括職前培訓和在職培訓。澳大教育學院和理工藝術高等學校、體育曁運動高等學校等本澳主要的教師培訓機構,應當增加本土歷史、文化、地理、社會等內容的課程,從根本上解決澳門教育體系中不教授鄕土知識的狀況。
與此同時,特區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門和澳大教育學院等機構,也得盡快開設系統的鄕土教育師資在職培訓課程,俾使在職教師能更快地適應鄕土教育的需要。
  由此觀之,推動澳門鄕土教育實為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套和支援。經過多年的呼籲和理論探討,當前澳門已有人展開鄕土教育的課程設計和教學資源整編,所以硏究和啟動鄕土教育師資培訓也應當提上議事日程了。基於澳門教師鄕土知識不足的現況,有關教師培訓決不是兩三個小時的課程就能解決問題。從學習教學內容、掌握教學方法到搜集教學資源、活用教學評鑑,如何做得更好,我們本已忙碌的教師將面對又一項新的教學挑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