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逸恆
本文刊於2007年9月10日,澳門日報 E7版 鄉土教育專欄 第十九期
上次提到《非高等教育綱要法》通過後,教育當局正著手推動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及發展工作,通過整體規劃各教育程度的“課程框架和基本學力要求”等書面類課程,以回應《綱要法》中強調的總教育目標及體現相關的教育理念。作為支持類課程的教科書,在課程發展的過程中亦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因為一套優秀的教科書不但有助教與學的開展,更是將書面課程有效轉化的媒介。是以,各國各地的課程發展,大多重視教科書的建設,以作為課程改革的重要推手。
可是,澳門教科書市場狹小,本土出版的教科書寥寥可數,而針對澳門鄉土知識的教科書更乏善可陳。因此,要使新一輪的澳門學校課程改革得以順利落實,出版適合澳門學校、教師及學生使用的本土教科書有其重要意義。職是之故,下文試就本土地理教科書的一些想法作一番羅列。
教科書應採用結合學生學習興趣和認知特點的組織方式。要使學習澳門地理變得有價値,並期望學生以高層次的學習方式去學習澳門地理環境,教科書可考慮更多的採用結合學生學習興趣和認知特點的“學習心理式”組織形式。如“議題學習”,通過富澳門特性之地理議題或主題去組織學習內容,將更有利學生以多元的思維及學習方式,豐富對澳門地理人文及自然環境的理解及認識,進而培養學生積極關心社會事務的態度,眞正體現學習地理為了認識澳門關心澳門之效。同時,鼓勵探索和思考的議題式組織形式,亦是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效率之途。
教科書應突出新時期地理教育的新觀點與方向。地理教育發展至今,已從過去著重學習地理中“在哪里”和“是什麼”等概念,逐步發展到新時期更多強調地理學習中“為什麼在哪里”、“其與周圍、區域之關係”、“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協調”以及“可持續發展觀”等地理學科的價値理念。因此,教科書中的一些新的地理教育元素應得到重視。例如:加強“可持續發展觀”在教材中的貫徹;加強多元文化、國際視野、區域合作等文化地理及經濟地理的概念等。只有這樣,才能體現新時期地理學科教育的價値。
教科書應突出資訊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作用。新技術的發展,使地理學習形式更趨多元及豐富,要配合及適應資訊時代,一些地理學習的新形式在教科書中亦應得到強調。例如:互聯網的地理資訊搜集及整理的學習;加強3S系統的地位,如Google、Yahoo等的地理資訊系統(G.I.S.)、遙感(R.S.)的工具、實地考察中全球定位系統(G.P.S.)的應用等。由國際地理聯合會地理教育委員會(IGU-CGE)每兩年一度舉辦的國際地理奧林匹克(I.G.O.)比賽,就非常強調3S系統的應用,更成為參加者成功獲勝的主要關鍵。
順道宣傳一下,本周日將有一主題環繞“兩岸四地史地課程”的硏討會召開,地點為語言推廣中心三樓賈梅士室,期待你的參與及支持。
圖片來源:http://www.cuhkacs.org/~benng/Bo-Blog/attachment/200704/gkk070331000-1.jp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