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5日 星期一

澳門界址範圍的演進

文‧林發欽 本文刊於2008年8月25日澳門日報E9教思版 鄉土教育專欄
  近日有幾位學生問我澳門界址在歷史上是如何界定和演變的,他們想就此展開專題硏習。我想他們選題很有意義,我自己其實沒有系統思考過這個問題,後來給他們提供了如下的線索:
  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個組成部分,考古發現顯示,早在4000多年前已有中國先民在澳門活動。於南宋紹興年間建置香山縣,今天的中山市、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三地,大致同為香山縣所屬。
  澳門基本法對“澳門”界址範圍有清晰的界定:“澳門,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然而,與許多地區一樣,“澳門”是個不斷演進的歷史地理概念,在澳門開埠400多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不同的歷史時期,“澳門”之區域範圍,即其實際界址不盡相同,甚至相去甚遠。
  宏觀考察澳門的歷史發展,大致可將其界址之歷史演進分成四個階段:
1.原始時期(遠古-1553年)
  從遠古時代至1553年葡人入居澳門止,是澳門界址範圍演進中的“原始時期”,此時歷史概念上的“澳門”尙未出現,所以“澳門”沒有明確的界址範圍,與附近地區一起,同屬中國沿海的普通海島。
2.散居時期(1553-1568)
  從1553年葡人入居澳門至1568年澳門舊城牆首次興建止,是澳門界址範圍演進中的“散居時期”,此時歷史概念上的“澳門”已出現,但多稱為香山澳或濠鏡澳。葡人入居澳門初期,明政府不允許他們興建永久性建築,最初多住在船上,後來才逐漸上岸居留,並在南灣腹地形成一片零散居留地。
3.城堡時期(1568-1846)
  從1568年澳門舊城牆首建至1846年亞馬留出任總督推行殖民擴張政策止,是澳門界址範圍演進中的“城堡時期”,此時葡人在澳門中南部建有城牆,基於安全考慮,葡人多住在城內,今天意義上的“澳門歷史城區”逐漸形成。
4.拓展時期(1846至今)
  19世紀中後期,葡人居住了近300年的基督城,已無法滿足澳門城市發展的空間需要,當局通過北征南拓,逐漸奠定了今天澳門大致的界址。當然,晩清民初中葡兩國就邊界問題展開了針鋒相對的談判,雖然沒有明確的共識,但對澳門後來邊界限於半島和路氹兩島有重要的影響。
  上述這種分法是非常粗略的,只是嘗試將視野從數百年繁瑣的史事中抽離,宏觀把握當中的重大演變,但又盡可能不忽略細微但重要的事件,理清澳門邊界之發展變化。學生通過搜索地圖和文字史料,上述每一個時期都可以大做文章,甚至可以討論“橫琴與澳門的歷史關係”等議題,非常有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