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

資深敎育工作者談本土歷史敎學

圖片來源:http://www.macaodaily.com
/res/1/20090831/45391251652057109.jpg 
文.林發欽 刊於2011年12月26日 澳門日報E08文化教思版

     本土歷史文化的敎育工作,早前被議員提到澳門特區議事殿堂,令敎育工作者很感欣慰。歷史敎育學會不時舉辦相關的座談會,資深敎育工作者對這些問題深有體會。早在兩年前的一個座談會,黃就順老師、陳子良老師、劉羨冰校長和陳樹榮先生就與五十多位歷史老師暢談本土歷史文化敎育的體會。茲根據錄音檔案,將他們的發言謄錄如下,與讀者分享。
     黃就順老師:我在澳門土生土長,親身經歷和目睹許多事情。澳門的史地敎育在過往總被貶稱“閒科中的閒科”,忿忿不平的老師更坦言:“我們已經是閒科,還要是閒科之中的閒科,被人家看不起!”昔日的歷史老師到底算甚麼?中文老師不夠課時之時,就得兼任歷史科。若老師說自己不懂怎樣敎歷史,大概亦只會換來主任乾脆的一句:“可以、可以,你上去講課就可以了。”地理科亦如是。現在對歷史老師的要求截然不同,強調要“對口”,要歷史系畢業或曾在敎育學院修讀過敎育法,才有資格執敎歷史科。不過,歷史和地理從來不分家,歷史中有地理知識,地理亦涉及到許多歷史知識,史地兩科是結合在一起的。
      陳子良老師:澳門回歸十年來,我看到有一批年輕人正硏究澳門歷史。鄕土歷史敎育中最重要的是需要有年輕人的參與,在此情況之下,我們應該有條件、並且社會上亦需要,讓年輕人甚至老人家知道有關我們所居住城市的故事。現在急切要做的事情是:怎樣使澳門歷史加進歷史科中。但我們都知道歷史科是較為沉悶的,甚至有時我也感到過於平鋪直叙,少了一種趣味性,並且欠缺活潑,當中問題是涉及甚廣的。因為我們主要是用內地及香港出版的敎科書,我的意思並不是指敎材寫得不好,而是內容使學生提不起興趣。這需要我們從敎學方法上解決問題。
     劉羨冰校長:澳門有很多歷史資料値得我們去硏究、敎學,値得成為我們的歷史資源,値得成為我們培養下一代人才的養份。順道一提是我寫的《澳門敎育史》在北京出了兩版,在澳門也出了繁體字版,因為我感到澳門的歷史是非常有價値,即使是敎育史也是如此。香港有一位專家曾說:“好像甚麼東西澳門也沒有參與過,其實澳門是挺好的。”這是因為澳門有很多書籍沒有外文版本,所以埋沒了很多珍貴的東西,我希望大家能推薦一些書,把它們翻譯成英文,再推向全世界。
      陳樹榮先生: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敎師可以先把方法敎授給他們,再讓他們自行去搜尋材料,親自去做考證。我鼓勵同學先掌握基本的歷史觀點、素材、方法,再加上實地的歷史考察硏究,這個過程就是本土文化硏究。近年,從事歷史文化考察的人越來越多,這方面,培正學校所付出的努力的確很値得我們去參考學習。我很相信透過講座和歷史考察的方法,可以令澳門的歷史敎學百花齊放、多式多樣,從而達到最終的目標——增加學生愛國愛澳門的本土情懷,掌握舉一反三的硏究方法。這些都是從歷史科開始,再推而廣之。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buy accutane buy accutane yahoo - birth defects associated with accut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