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3日 星期一

學生、班級和老師

文.黃逸恆
刊於20140203日澳門日報D08教思版

圖片來源:blog.constitutioncenter.org 
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每年都會向學校收集各類型的數字和資料。印象中,筆者在校任教期間,新學年開初即有幾張表格需要塡寫,內容基本概括了老師該學年的工作內容,例如更新學歷資格,以及學年的任教科目、授課節數等資料,收集後即以此作為教師資格審核和登記的基本資訊。此外,尙要為學生進行註冊手續、塡報學年課程資料等,其目的除了依法對學校各項規定進行審查外,這些收集到的資訊亦作為數據統計之用,作為各項政策措施制定的基本參照,使相關工作更能符合實際的需要,實現科學施政的基本理念。
即如鄰地政府統計處的宣傳短片所述:社會發展,需要形形式式的統計數據。事實上,政府作出決策固然需要有足夠的數據支持,而對於學校行政規劃又或教師的專業成長、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數字、了解數字背後所反映的澳門教育狀況,更有助更宏觀地看待一些教育問題,從而提出符合現實需要的改進建議。因此,本期將先以學生、班級和老師為題,嘗試分析當中涉及的教育數字與教育政策,從而看看之間的關係與變化發展。
特區成立初期,澳門正規教育學生人數約有九萬六千人,與大多數發達地區相同;特區成立以來,出生率持續下降並處於較低水平,少子化現象突出,參照教靑局公佈的教育數字資料,一二/一三學年的學生人數約為六萬九千人。比對特區成立初期,十三年來下降了近百分之廿八。同期,香港的中小幼學生下降了約二成、台灣地區的初中及小學學生下降幅度則為百分之廿三。
從上可知,澳門學生人數的下降幅度比較其它兩地雖然較為突出,但參照教育數字資料,澳門學校的班級數目十多年來卻基本維持在約二千四百個班左右。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特區成立以來,政府相當重視發展教育,教育經費投入穩步增長。當中尤其關鍵的是,藉著十多年來學生人數減少的機會,透過包括免費教育等政策措施的推行,使各教育階段的班級規模向小班化的方向邁進,班級規模持續減少;學校及老師因而具備更有利的條件,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和差異,促進個性的發展。
更能照顧學習差異的客觀條件,除了班級人數以外,還包括老師的任教節數。這方面,我們可以從師資隊伍人數的增加看到一些情況。參照教育數字資料,特區成立初期,澳門老師約三千七百人,此後教師隊伍不斷壯大,至一二/一三學年止,教師人數增加約百分之四十六,有五千四百多位專業教師分別在二千四百個班中教育我們六萬九千多名學生。十多年來,學生數目大幅減少,但班級數目沒有減少,服務的教師人數不斷增加,反映了老師的任教節數持續減少,可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和關注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教育數字和教育指標 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