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https://earlyyearsreflections.files. wordpress.com/2013/10/grouping-images.jpg |
文. 黃逸恆 刊於2016年04月25日澳門日報E08教思版
前些日子有機會跑到小學教室一趟,了解到課堂教學在最近數年學校和老師的努力下已有相當大的轉變。以問題為本的小組學習模式、以閱讀和運用資訊科技促進學習、強調學習內容的生活化和綜合性等,已經成為學校教育革新的主旋律。
從今天的教室一角,我們可以看到課堂已經不是只關注教的課堂,而是一個真正體現到以學生為本的課堂。老師能夠對應課程目標,精心設計一系列問題和議題,以小組學習的形式啟發學生思考和分組討論,討論的內容則由老師從網上摘取資訊後,轉化為切合學生生活經驗的學習材料,透過資訊技術的運用,輔以各類延伸的閱讀。使課堂教學成為一個提出、思考、歸納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使課堂教學成為建構學生知識體系的重要環節,並成為發展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主要場所。
十分認同一位教師前輩的觀點,她認為教育從來都是一個逐步累積的過程,學生的學習如是,學校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亦然。教改路上,作為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充分認識到,哪些傳統需要傳承,哪些弊端需要摒棄,哪些革新需要推動。唯在實現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傳承傳統、摒棄弊端和推動革新絕非一時三刻能夠達成的,立竿不能馬上見影,卻需要我們一步一腳印地逐步實踐和不斷積累。
任何的教育革新,皆不可能因為政府教育部門某個政令又或學校校長某次校政的下達就能實現。當然,政府有責任為教育的持續發展指明方向,透過訂定適當的規範和指引,引領學校教育不斷因應社會的發展和變化作出適當的轉變;同樣道理,學校校長也有責任,在整體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下,因應學校的理念和特色、學生的特點和需要,領導學校教師及同仁,持續不斷地改進和革新教育模式。所以,無論是政府抑或學校,其目的和目標都應當是一致的,都是希望為我們廣大的學生創設一個更好的、更有助其發展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歷程,讓孩子成長、成材和成功。
可喜的是,我們的老師在過去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裡,透過主動和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專業發展活動,透過學校逐步建立起的教研制度,不斷積累和實踐了愈來愈多更有效和更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和方法。
我們的老師已經普遍認識到學校教育和課程教學的對象是人,是學生本身。因此,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已經廣泛植根於各所學校。隨之而來,教師的課程與教學都能從研究如何教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成理解學生如何學的層次。當整體教育目標更加清晰的時候,老師就能更準確地把握哪些知識、哪些能力、哪些基礎是學生必須具備的,這樣就能更準確地規劃好教學進度、選擇學習內容,課堂教學就能夠因應不同學生的個別需要和差異,運用更合適的教學模式、學習材料和評核方法。
教育從來都是一個逐步累積的過程。今天的教室一角,已經可以看到大家過去的努力所累積的成果成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