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9日 星期一

我的敎育三本主義


  從事教育工作多年,在理論學習和實踐教學中,逐漸生成了對教育問題的一些固定看法,認為要發展好教育,總離不開這些原則。我稱之為教育三本主義:社會發展,教育為本;教育行政,教師為本;課堂教學,學生為本。
  社會發展,教育為本。新世紀,世界政治經濟風雲變幻,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世界各國正在展開一場空前激烈的競爭,全力搶佔新世紀的制高點。這是一場綜合實力的競爭,探本窮源,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與超前,必須要有完善和尖端的高質素教育為支撐。一句話,二十一世紀的競爭就是教育的競爭。當前的教育,不一定能馬上創造出當下的繁榮和政績;但明天的昌盛,卻有賴今天高質素的教育。概觀今天所有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會發現他們昨天有良好的教育基礎。澳門作為一個後起的相對發達地區,要有更璀璨的明天,發展教育是基礎中的基礎,舍此別無他途。
  教育行政,教師為本。在當前澳門的學校教育中,教師是個最艱難的角色,同時要面對學生、家長、領導和社會的壓力。澳門教師工作量大,有部分工作並非教育本職造成的,而是教育行政給添加的。有部分學校有開不完的會,從全體大會、年級會、班主任會、科組會和各種臨時會議、特別會議,沒完沒了。有部分學校過份熱衷社會活動和學藝比賽,對外界的邀請,來者不拒,而且凡比賽均參與。凡此種種,都對教師構成重大負擔,而這些負擔,教師自己是減不了的,必須要由教育行政領導,即我們的學校校長和主任來卸除。
  課堂教學,學生為本。這是一句人人掛在口中的教育流行術語,但具體操作,卻不是每個教師都能做得好。且舉兩個在課堂教學中,不以學生為本的例子。教學效能一般的教師,往往將學生消極的學習行為,都歸咎于學生本人和社會風氣,卻很少檢討自己的教學方法。另一種極端是,教師講課有一種自我陶醉感,講得確實是不錯,學生也聽得入神,但成效卻不一定好。因為一堂成功的課,不應是教師講得有成功感,而是要學生學得有成就感。教師應當是學習的參與者和輔導者,而非主導者。教師知識再豐富,講課技巧再好,同學聽得再認眞,整堂單向的講授再成功,其成效也及不上由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展開思考、討論和交流。
  我以上的教育三本主義,並非甚麼新思維,都是簡單的道理,也是教育理論中常論及的議題,但知易行難。如為政者,眞的做到教育為本;管理校政者,眞的做到教師為本;為師者,眞的做到學生為本,我相信澳門教育定會開創出一個全新的面貌。


文/林發欽
本文刊於2007年4月9日澳門日報-文化教思版


圖片來源:http://www.hxedu.gov.cn/ReadNews.asp?NewsID=106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