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5日 星期日

鄉土教育拉雜談


  日前觀看鄰埠行政長官選舉辯論,甚有啟發。由於是次辯論會的參與者為普羅大眾,因此提問多以涉及實際生活的民生問題為主,其中尤以教育方面最為特出。可看出眾人大多認為教育對社會發展有著重要影響。辯論會中多次談到小班教育、教育投入、教學創新等重要議題,兩人各執一詞,互相交鋒甚有看頭,電視旁觀眾看得投入,更是茶餘飯後談論焦點。從辯論會看出,香港市民真正關注的未必是政客們執著的政治議題,而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問題,特別是教育問題。盡管教育問題千絲萬縷,不同人有不同見解,但終歸仍認同教育是發展社會的重中之重。從辯論中引伸出兩個議題:
  第一,鄉土教育的落實將有助澳門社會的民主發展。通過個半小時的辯論,尤其市民的直接參與,兩人的施政理念與政策取向得到深入的詮釋,亦是民主社會體現市民更多地參政議政的表現。回頭看澳門情況,澳門市民對政治不太感興趣不甚稀奇,但若涉及社會民生的切身問題仍未得到應有關注則未必是好事。這現象同時亦反映在部份青年學生身上,很多與他們息息相關之社會問題,如交通問題、環境問題、就業問題等甚少關注,課堂上相關的討論頂多是人云亦云,少有獨到的見解。少部份更存在對自己生活的城市漠不關心的態度。這無不與鄉土教育長期缺乏重視有關。強調澳門課程的鄉土性,不僅有助提高學生認識澳門,鄉土教育中強調從生活出發去研究身邊事物的學習策略,亦有助加強青少年對澳門的歸屬感,進一步而言,將有助提高他們關心社會的主動及積極性。這是實施鄉土教育的精神和目標,同時亦是發展民主社會的重要前提。
  第二,加強教育研究將有利教育政策的推行及鄉土教育的落實。很多的研究反映,澳門學生的數學、科學、解難等能力並不落後於鄰近地區,甚至歐美國家。但同時我們的學生在歸屬感、愉快度、留級率等方面似乎仍有待改進;特區庫房收入增加,教育投入應更比以前豐裕,但同時經濟的急速發展,出現的社會問題與日俱增。這都是我們現時在教育中存在的強、弱、機、危,同時亦是影響著澳門教育能否走向優質所必須要考慮的環節。正如發欽上期專欄所言,教育研究在當中理應扮演重要角色,蓋因上述環節皆需要作出周詳研究,集思廣益以提出具體方案和策略。教育研究成果不僅能供政府參考以作為制訂教育政策的依據,同時亦將有利於政策順利地落實到教學層面中。尤其在《非高等教育鋼要法》通過以後,一系列與《鋼要法》息息相關之法規,諸如與眾多教師切身相關之「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影響課程與教學深遠的「學科基本學力要求」等,將需要作進一步的研究、討論。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前線教育工作者加入研究的行列,使教育研究的層面能加深加廣;而澳門眾多的教育研究團體更是責無旁貸,發揮其作用作出應有貢獻。與鄉土教育相關之研究,如課程內容、實施策略、教學模式等議題目前仍有待進一步豐富,亦只有研究得到進一步的豐富,鄉土教育才能更有效地落實到學校教育中去。期望在不久將來有更多的研究者加入,為澳門教育以及鄉土教育出謀獻策。

文/黃逸恆
本文刊於2006年3月26日澳門日報D8,文化教思-鄉土教育專欄

圖片來源:http://pshweb01.881903.com/apps/archive/prog/prog000689-subhead02.gif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