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

從《閱讀評鑑報吿》看補習文化

文.林發欽
刊於20130610日澳門日報D08文化教思版

圖片來源:http://sss-macau.com/UploadFiles/
2011-08/sssmacau/2011081017133886038.jpg
  澳門教靑局委託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研究並發表的《澳門中小學生閱讀專項評鑑總結報吿》(下稱報吿),以廣闊的社會教育背景檢視閱讀議題,其中提到澳門的補習文化,以量化調查和質性訪談揭示補習對學生閱讀,乃至整體教育的影響。其結果其實與我們一般所認知的沒有太大分別,但能為有關議題提供社會科學研究的支持。
  報吿認為澳門博彩業興旺,間接造就了其他行業蓬勃發展,其中一個就是補習社。澳門統計曁普查局《2010/2011教育調查》顯示,私立補充教學輔助中心(補習社)的數目共有一百七十五家,比註冊學校的總數還要多。報吿指澳門的補習社並非只替學生補習,它們的功能是集託兒所和補習社於一身。補習社可給家長提供多種服務,包括託管、接送、膳食等,完全切合澳門雙職父母的需要,為家長提供一條龍的服務,替家長解決了無暇照顧子女的問題。
  報吿引述有校長指出,澳門的補習社會收集學校歷年的測驗卷,然後用來操練學生,即使學校經常換新書也沒有用。學校不斷向家長呼籲不要送子女去補習社,不過,有部分家長比較注重學生成績,有部分家長為了生計,都迫不得已送子女去補習社。報吿中提到,有校長指家長不明白補習老師根本沒有教學能力。
  至於家長,則處於補與不補的兩難之間。報吿引述有家長指出,澳門有不少小學生都會去補習社,而且往往會很晩才回家,平日根本很少時間看書,所以他們大都集中在星期六、日才看書。他們寧願不逛街、不玩電腦,也要把借回來的圖書看完,挺辛苦的。家長明白補習社只能幫助學生解決日常課業的問題,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沒有幫助的。相反,學生逗留在補習社的時間越長,就越少時間看書,他們送子女去補習社是無可奈何的做法。
  報吿引述有小學生表示,他們平日放學後就會去補習社,大概八點多才回家,吃完飯,通常看一會兒電視,就上床睡覺,基本上不想再看書。在補習社,主要是做功課和溫習,以及做測驗卷。他們都覺得放學後還要去補習社是挺累的,有時候會在堂上打瞌睡,沒精神聽課。
  以上質性訪談,從校長、家長到學生,對補習社的評價都是負面的多,家長在兩難中作出的痛苦抉擇——還是把學生往補習社送。補習文化盛行,一定程度上削弱學生的閱讀時間,不利學生的閱讀表現。推而廣之,閱讀如此,其他方面何嘗不是如此。
  回歸現實,無論是出於照顧需要,還是基於補底考慮,都令澳門補習文化盛行。令教育界尷尬的是,補習盛行其實是對學校教育的反諷。旣然補習社和補習行為存在已久,之不去,我們不如思考如何建立有特色、有理念的補習文化,摒棄那種只做功課,只會背誦,只操習題的傳統補習方式,或許更實際、更符合澳門的需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