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社區旅遊與鄉土教育

文.林發欽
刊於20130708日澳門日報D08文化教思版

  
圖片來源:http://mtt.macautourism.gov.mo/
info.php?rid=1636&mttid=66&mtt
一三年,旅遊局提出社區旅遊發展計劃,將與本地社團合作發展社區旅遊。內容包括出版旅遊指南、開發旅遊資訊系統及文化節;目標社區是離島區及北區,以助分流旅客。
  近年訪澳旅客持續增加,且集中到訪幾個主要的旅遊景區,以致景點人流出現熱點過熱、冷點太冷的兩極化趨勢。與此同時,社區規劃與建設,總是撇不開發展旅遊的思維定勢,引起區內居民的抵制與不滿,最後事與願違,更無助於旅遊業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社區旅遊發展計劃,本來是適時而可喜的,可惜本澳門社會似乎並未理解社區旅遊的發展概念,甚至簡單地把旅客引入社區等同社區旅遊
  參考國外的研究,社區旅遊的提出與發展有深層的社會背景,絕不能把社區旅遊簡單地理解為引導旅客走入社區,促進消費。社區旅遊是從社區出發,以社區居民為中心,思考和規劃旅遊目的地的建設,關注社區居民的需求和態度,以不改變社區基本風貌和人文傳統為原則,使社區發展與旅遊發展互相協調,互相發展。
  所以,社區旅遊不是簡單地追求旅客數量和商業利益,而是要避免旅遊發展對社區的自然環境和文化遺產帶來影響。社區旅遊強調社區廣泛參與和利益均衡分配,旅遊的主要收益者應是社區內的居民,而不是區外的財團。讓每一位社區居民都能參與社區旅遊的發展諮詢,並從旅遊發展中發展社區,改善生活。
  是故,社區旅遊的規劃與發展被視為一種政治過程。透過廣泛的諮詢,調動社區參與,尊重社區意願,協調多元利益,使旅遊發展為社區發展服務。
  與上述研究理論相反的是,本地的社區旅遊往往以打通道路,優化社區旅遊設施,大規模引領旅客進入社區為發展方式及目的,外來商號的進駐繁榮了社區,但社區居民並未能普遍受惠,而生活和營商環境更或有所倒退,這應是澳門旅遊發展與社區發展面對的主要矛盾。社區的不滿,如果長期未能得到回應,久而久之就以不喜歡旅客,甚至以抗拒發展的形式表現出來。
  回到問題根本,社區旅遊與鄉土教育有相似之處。撇開教育目的、內容和方法不談,鄉土教育的精神,就是關懷鄉土,愛護社區,由知鄉而愛鄉而興鄉;一切以鄉土、以社區為根本。這樣的赤子情懷,超越本土與外來,無關內外,卻為人心所向,情感所依,關愛所在。
  由此及彼,社區旅遊的精神也應如此,即發展旅遊為了社區,而非發展社區為了旅遊。也惟有如此,方能凝聚社區力量支持旅遊發展,使社區居民歡迎旅客,旅客樂於走入社區,實現旅遊業與社區的共同發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