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殊途同歸:鄉土教育與澳門學

文.林發欽
刊於20131223日澳門日報D08教思版

圖片來源:http://www.cchmi.com/Portals/0/aomen001.jpg
  上世紀八年代後期,一批澳門研究者本着知鄉愛鄉興鄉的赤子情懷,倡導建設澳門學。所謂澳門學,大致是指研究澳門的一門學問,其具體問題意識、內容、精神和方向,學術界尚未有共識,我們大概可以把它理解為對澳門這方土地充滿人文關懷的澳門研究。
  三十年來,伴隨中葡談判和澳門主權回歸,澳門各領域的研究深入開展,建設澳門學的呼聲也此起彼伏。至今,限於理論研究不足,澳門學雖尚未能成為一門學科,但相關澳門研究,尤其是在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社會、法律、教育等領域,卻取得廣泛而矚目的成果。最近幾年,澳門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城市景觀和人文環境急速變化,社會出現文化焦慮的集體心理狀態,澳門學再次以本土關懷的形象走入公衆視野,相關話題和研究,或虛或實,都熱鬧了起來。對學術界來說,澳門學的提出是深入研究澳門的一種學術自覺;但對澳門社會而言,澳門學的萌芽與發展,是社會對學術提出的一種要求和期待。澳門學正是在這樣一種自覺期待的互動過程中,逐漸實現學術成長。
  澳門鄉土教育與澳門學在澳門的發生發展,有相近的經歷。
  澳門鄉土教育是指本土知識的教育,當中尤指本土歷史、地理、文化、社會、法律等範疇的教育,強調關懷鄉土,養成愛鄉情操,掌握興鄉技能。鄉土教育作為一種學術論述正式被提出來,是在澳門回歸初期,時間比澳門學要晩。回歸前,澳門教育長期缺乏本土知識的教育,使學生的知識存在結構缺陷,繼而產生身份和文化認同危機。這個問題存在已久,但一直未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或者有所重視,卻終究沒有行動。回歸後,我們提出鄉土教育的理念,從論述到實踐,經過十多年發展,逐漸使鄉土教育成為社會共識,進而透過正規教育課程改革和社區輔助教育,使相關共識轉化為實踐。對教育界來說,鄉土教育是教育改革過程中的一種教育自覺;但對澳門社會而言,鄉土教育的萌芽與發展,是社會對教育提出的一種要求和期待。澳門鄉土教育正是在這樣一種自覺期待的互動過程中,逐漸從論述走向實踐,初見成效。
  以上就是澳門鄉土教育與澳門學相近的經歷,即其發端與成長,既是專業內部的學術自覺,也是社會的要求。不同的是,鄉土教育有較為具體的問題意識,內容和目標;澳門學的相關概念、範圍、內涵和價值等問題尚待深入研究。然而,殊途同歸,澳門鄉土教育與澳門學都是在澳門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對澳門這片土地展現出的人文關懷,旨在研究澳門,詮釋澳門,服務澳門。透過這兩個例子,我們或許可以從側面了解學術之於社會的影響:細水長流,匯流成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