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課改與教研(二)

文.黃逸恆
刊於2014年12月08日澳門日報D07教思版

圖片來源:http://s.hswstatic.com/gif/teache
r-development-2.jpg
 之前提及上海參與兩次的PISA測試,成果顯示其基礎教育發展在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憑着持續不斷地推進課程改革,並建設以學校為基本單位的教研制度文化,改變學習方式,以學習者為中心讓教育教學產生結構性的變革,是上海教育質量得到顯著提升的關鍵。
 內地教研制度的建設,其背景及歷程源自上世紀八年代以來伴隨課程改革政策及措施而啟動的教師專業化運動。當中,包括整合教師的職前與在職培訓等教師教育體系、建設地區與校本教研制度。所謂教研制度,內地學者陳平提出其概念和內涵:以學校為基地,教師為主體,以課程實施過程中面臨問題為對象,以行動反思、同儕互助、專業引領為基本形式,以關注學生學習生活與潛能為途徑,促發教師專業成長的制度規劃。
 上海,作為內地教育發展的先進地區之一,其教研制度的建設亦於同期開始建立及發展。二○○五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在新一輪課改推進的同時,進一步深化教研制度的內涵,提出學校要努力創建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加強學校教研組和備課組建設,使每一位教師具有明確課程理念並體現在實際的教學行為之中;每一位教師明白學科課程標準的各項基本要求,並努力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落實相關的改革要求,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
 從上海的經驗可以看到,以課程發展為核心內容,結合教研制度的建設,從而改進課堂教學,將有助學生學習成效的不斷提升。
 近年,本澳教育行政當局致力推動學校課程的改革與發展,在制度的建設上,制訂、頒佈及實施《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在課程設置的層面確保學生得到全面、均衡、多元的學習歷程,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同時,陸續訂定各教育階段不同學習領域的基本學力要求,確保學生在完成正規教育每一個教育階段的學習後,能具備有助其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的基本素養,確保學生的發展水平同時為學校的課程與教學提供依據。
 另一方面,透過開展課程發展先導計劃,建立以學校為單位的教研小組,創設平台開展以課程改革為核心內容,推動共同備課、相互觀課和集體議課等環節的教研活動,建立學校教師之間的專業學習社群。同時,透過各類教師專業發展活動的開展,讓各校校長、中高層管理人員及骨幹教師,把握課程改革的理念和內涵,推進教學模式的持續優化,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此外,還透過內地優秀教師來澳交流計劃,向參與計劃的學校派駐具有豐富教研經驗的內地優秀教師,協助學校建設校本的教研制度,帶領教師開展相關的教研活動等。
 目前,在政策的推動下,不少學校已按照其發展的需要,陸續設立課程改革與教研小組。可以想像,隨着課程改革步伐的不斷邁進,以學校為單位的教研制度建設將成為落實課改的關鍵,同時可以預期,教研制度將促使學校專業學習社群的建立,教師持續的專業發展亦將有助教育品質的不斷提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