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0日 星期一

讓幼兒健康快樂成長(一)

文.黃逸恆
刊於20150720日澳門日報F08教思版
圖片來源:http://www.brocku.ca/brock-news/
wp-content/uploads/2013/09/tbn-fullday-kindergarten.jpg

    衆所周知,政府正在推進學校課程改革與發展的步伐,其中,踏入新的學年,將按序於幼兒教育階段全面推行《課程框架》與《基本學力要求》的相關規定。
    幼兒教育階段課程改革的重點,強調促進幼兒教育課程與教學方法的革新,尤其是以遊戲為基本的學習活動方式,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
    當中,《課程框架》內有關課程發展的原則提出,幼兒教育的課程要遵循啓蒙性的教育特點和切合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重視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及遊戲化的學習活動方式,推行綜合主題教學,並堅持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同時,為引領學校優化學校的課程與教學,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課程框架》在規範學校在幼兒教育階段設立學習領域,而非按科目設置分科課程,推動學校以幼兒的生活經驗設計跨學習領域的綜合性學習主題,鼓勵學校以遊戲作為基本的學習活動方式,從而促進幼兒教育課程的統整,讓幼兒獲得多元、均衡及完整的學習經驗。
    而幼兒教育的《基本學力要求》,更進一步提出幼兒學生在完成三年學習後,在健康與體育語言個人、社會與人文數學與科學藝術五個學習領域的發展水準提出基本要求,讓教師的教學更重視幼兒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整體發展,也保障教學活動不致出現對幼兒有過高的學習要求。
    以上,是特區政府在制度建設上,推動學校進一步改革幼兒教育的主要理念和方向。
    近十多年來,隨着政府對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大,尤其在制度上的不斷完善,幼兒教育階段教師的專業資格和學歷水準持續提高,因此廣大教師們對於幼兒發展的認知,已具備足夠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共同推動幼兒教育朝着正確的方向邁進。
    幼兒教育課程改革步伐的推進,《課程框架》與《基本學力要求》等制度建設固然重要,但實務上仍然需要廣大的幼兒教師同心協力,在課堂教學上持續不斷地進行改進,才能真正將改革的理念落實到孩子身上。
    被譽稱為中國的福祿貝爾中國幼教之父的中國近代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非常強調幼兒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教人要從小教起,尤其以幼稚期為人生最重要的時刻,小朋友的習慣、語言、技能、思想、態度和情意要在此時期打好穩固的基礎。因此,陳鶴琴先生在1948年出版的代表作《活教育的教學原則》,提出十七條的教學原則,指導幼兒教育的具體方式和方法,六十多年後的今天再重讀這十七條原則,無不佩服陳鶴琴先生學術之造詣。
    活教育十七條原則的第一條,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此一原則,陳鶴琴先生依據了兒童喜歡遊戲和好動的心理特徵,認為孩子能自然動手就是了就可與事物發生直接的接觸,就會得到直接的經驗,就能認識事物的本質。
    澳門此輪幼兒課程改革,倡導遊戲化的學習活動方式,正正就是陳鶴琴先生指出的原則之一。如何讓幼兒健康快樂成長,陳鶴琴先生六十七年前就已經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