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

陪伴孩子

圖片來源:http://www.zaizaibang.com/pic/
head/39/article_295239_pic.png
文. 黃逸恆
刊於2017年07月31日 澳門日報C07教思版

  每次回家食飯,弟弟的兩個孩子最常對我說的就是:“伯伯,陪我玩!”於是,我總會抽時間在飯後與“兩隻馬騮”共樂。
  有不少朋友經常買玩具給孩子,有些朋友更不諱言因為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於是透過買玩具作為補償,以為就算爸媽不能陪他,還有玩具可以陪伴孩子。幾年下來,家裡堆滿玩具。我問朋友:如果每天玩一件,多久才能玩遍?朋友竟然說孩子對玩具都不太感興趣,甚至有點懷疑孩子有多動症,新買回來的一會兒就玩厭,所有事情都只有三分鐘熱度。我就問他:“那你有陪他玩嗎?”“那有時間,但有時也會看着他玩的。”
  我的兩名姪女也有不少玩具,有部分也是我送的,其中一份是香港大學謝錫金教授研發、專為幼稚園及初小學童學習中文字而設的“部件識字”遊戲。起初我擔心她們不感興趣,部件拼字對於成人而言確是無甚趣味,豈料我跟她一起玩了幾遍後,小朋友竟然說好玩,下次回家她再跟我說:“伯伯,陪我玩拼字!”於是,我就明白了,玩具好不好玩,很大程度視乎你有沒有陪她一起思考、一起挫敗、一起成功。
  陳老師是我的好朋友,有一次跟我分享她的育兒經驗。她說每天都會抽空和孩子一起玩,特別強調是“一起玩”。陳老師認為,育兒之道無它,就是陪伴!她們家每天都會全家老少一同晚飯,飯時不開電視,公公婆婆、爸爸媽媽、叔叔嬸嬸、表兄弟姊妹坐在一起食飯、聊天,沒有電視和平板電腦的晚飯,換來一個互相陪伴、一同分享的愉快時光。
  微軟創始人之一Bill Gates的父親William Gates曾經說過:“孩子行為的好壞不在於管教的鬆或嚴,而是你有沒有參與他的生活(being there)。”洪蘭教授曾言其待人處世觀念很大程度來自父親在晚飯時跟她們講過的話;她認為要教出好孩子,陪伴是關鍵。
  美國Indiana University曾經做過一項研究,發現家長在遊戲時間陪伴幼兒的時候是否分心,將影響孩子的注意力廣度。研究以頭戴式攝像機紀錄追蹤家長與幼兒遊戲時的眼球運動,發現父母在遊戲時將注意力放在玩具物件的時間愈長,幼兒注意該物件的時間也愈長;反之,一旦父母表現出分心、四處張望或開始做自己的事時,孩子的注意力廣度就會愈差。可見,看着孩子玩和陪伴孩子玩,是有分別的。
  PISA2015在今年五月時公佈了第三期的研究報告,其中有關父母與孩子的活動一項問卷結果顯示,澳門參與PISA研究的學生家長表示“每天或幾乎每天”的百分比中,有82.6%的家長回應每天或幾乎每天會與孩子一同進餐,與參與研究的其他17個國家地區的結果大致相當;但回應每天或幾乎每天花時間與孩子談話的,卻只有39.5%,是其他17個國家地區中比例最低的一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