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6日 星期一

時事議題


文.黃逸恆 本文刊於2008年6月16日澳門日報F8版鄉土教育專欄
  四川汶川地震發生逾月,筆者任教學校的學生仍在每天關心着災區的情況,學校大堂的慰悼板已不知不覺地貼滿了學生的寄語。據我所知,不少學校的地理、科學及物理老師,系統地搜集了大量有關地震的知識材料,並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學習及討論,收到很好的效果;有學校的德育老師,整理了發生在災區的十多份圖文並茂的感人故事材料,在課堂上組織分組討論,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一節高效的生命教育;有幼稚園教師,在課堂上給小朋友派發彩色筆,讓同學在畫紙上繪出他們對地震災情的感受,並在家校同樂日上與父母們一同討論分享,開展了一次有意義的親子教育。
  掌握孩子教育學習的關鍵時間點,是時事議題教學的核心理念,近年本澳不少學校已積極開展同類的教學模式,其中以品德與公民教育科尤見成效。坐在我鄰桌的黃老師,每天案頭上放滿了剪報資料,一箱又一箱滿滿的剪報,成為她在課堂上開展時事議題教育的寳庫。在長期的薰陶下,同學都養成關心時政、討論時政的習慣。環顧鄰近地區的課程發展,均不約而同地鼓勵學校開展同類的教學模式,內地學者曾對時事議題為本的教學模式作出總結,他指出:“時事議題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它對於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國內外形勢,養成關心國家大事的良好習慣,激發愛國主義情感,逐步樹立正確的政治觀點和價値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亦有台灣地區的研究發現,議題教學有助於公民參與態度等公民資質的養成。由此可見,以時事議題為核心組織課程與教學,將有助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有助提高學生的公民素質。
  鄉土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對本地本土的歸屬及認同,透過認識鄉土的自然環境、歷史文化和社會事件,觸發學生關心鄉土、熱愛鄉土的情懷。在課堂上以本地時事議題為中心,誘導學生對議題進行思考討論和分析批判,即為實施鄉土教育的最佳方法之一。唯必須指出,以時事議題為中心組織教學,豐富的時事教學材料是發揮教育果效的關鍵。不難發現,香港近年積極推行的“通識教育”課程,部分報章的教育版所提供的豐富資料,對課程成效起着比較重要的作用。本地的報社,一方面掌握第一手的時事資訊,另一方面擁有龐大的長時間積蓄的時政資料庫,即為開展時事議題教學的寳庫。報社如能組織若干的前線教師及教育專家,即能以時事教育主題專刊的形式,定期提供豐富的本地時事教學材料予前線教師參考採用。此舉,既能體現報社的社會教育責任,亦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教師的工作量,更有利於鄉土教育的開展,可謂一舉多得也。


圖片來源:http://chn.chosun.com/site/data/img_dir/2007/03/12/200703120000352news_470.jpg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