靑洲大馬路公務員大廈三樓十一號,那是外公外婆的房子,是我媽成長的地方,也是我童年時的遊樂場。
因為大家都無暇去打理這房子,最近,這房子賣出了。媽媽說她在那裡有很多故事,所以昨天她把最近睡到日上三竿的我拉了起來,說要拍點照片留念。
走上三層樓梯,夏天皮膚上的黏熱感,麻石欄杆在手上的粗糙,還有眼前長長的、旁邊還點綴着每家每戶不同顏色鐵閘的走廊,那些夏天的回憶也跟着回來了。
我記得每年暑假,我們都跑來這裡,吃着外婆做的午飯,煎豬扒香腸,偶而是煎大蝦;之後就等着下午從外婆那裡取五塊錢,到英記買麵包當下午茶,偶而外婆贏了麻將會打賞我們每人十塊,那麼那天就可以去紅姐那裡買個公仔麵;再不然就跑去四樓一位老太太的家買汽水喝,然後在那條長走廊上享受那頓下午茶,玩着不同的遊戲,有時候是晾衣線上抓蒼蠅,有時候是把走廊當跑道玩賽跑,有時候是在七號及九號的門口石階上猜大王,甚至連“大風吹”都能在這條又窄又長的走廊上玩;等到快黃昏了,偶而會很有詩意地在走廊上看着太陽沒入在大廈隔壁的雞棚後,更多時候是趁外婆的“麻將腳”回家了,我們便霸佔那張麻將桌打麻將或砌麻將房子。很多個夏天,我就是在這裡,在小孩子的嬉戲笑鬧聲中度過。
然後,外公外婆走了;然後,我們都長大了,出來工作了;然後,我們再沒有回去過暑假了。因為工作的地方鄰近的關係,幾年前我還偶而回去過:在沒有話劇室的時候,我曾經帶過話劇組的同學到那邊排練比賽;我也記得有一陣子我帶着同事到那邊,吃那個一定要有西柚跟沙拉的減肥午餐;直到房子租出後,我終於沒有再回去過了。
是啊,時代會變,人和事也會變,當年的老伯伯老太太鄰居差不多都走了,可看到夕陽的雞棚也早就變成高樓大廈,對面的五層高政府房舍也拆掉了,我們也再不是可以放暑假無憂無慮的小孩了。一個房子,如果沒有人住,它只是一個空房子,而不是一個家,一個留有故事和回憶的家。房子易手的確很不捨,但若果它能成為別人的家,然後繼續累積不同的故事與回憶,也許是一件不錯的事吧。
——何婉鳴(化地瑪聖母女子學校)
或許,故事中何老師所描述的麻石欄杆、七彩鐵閘、晾衣線、石階、猜大王、大風吹、麻將房子等,都只是一些包括我在內幾位表兄弟姊妹之間的集體回憶,但這些回憶中的一事一物,築構了我們對家人之間的感情。同理,如何培養學生的鄕土情懷,需要的不是高深的敎育理論,也毋需嚴謹的規劃指引;需要的只是與學生們分享發生在他們身邊的小事小物,哪怕是比不上喜馬拉雅山高卻曾有足跡的小潭山,抑或是遠不及尼羅河長卻朝夕相對的鴨涌河,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