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發欽
刊於2014年09月01日澳門日報G01教思版
圖片來源:http://macauguide.net/pria.jpg |
澳門回歸近十五年,致力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旅遊業急速發展,卻使原來“休閒”的城市與生活日漸離我們遠去。在一個研究生課程上,有學生問:澳門歷史上作為一個國際貿易港口和傳統的旅遊城市,有“休閒”過嗎?答案當然是“有!”
“休閒”實在是澳門與生俱來的城市特質,這有大量的歷史圖像、遊記和文學作品可以佐證。從地理位置、氣候環境、歷史成就、城市精神、人文傳統等方面看,澳門都具備“休閒”的個性。且引幾條史料,聊作鄉土教育的題材。
阿爾梅洛(Nicolas Tango Armero)《穿過鴉片的硝煙》記載:“澳門那份天長地久的悠閑自在,居中的地理位置,恬靜舒適的生活條件,使它成了所有外國人喜歡光顧的地點。廣州或者香港的商人老闆為了擺脫工作的壓力,就來到這裡小憩一段時光。僱員為生計而奔波,只要有幾天休假時間,也到這裡躲躲清閒。這個和平清靜的城市為所有人提供稱心如意的安樂窩和避難所,再加上領事使團就設在澳門,歐洲政府的氣勢加上領事館群體的排場,使得澳門具有了我們西方城市的模樣。”
亨特( William C Hunter )《舊中國雜記》記載:“外國客人來到創建於十六世紀前半期的葡萄牙古城澳門,都很喜歡它那寧靜安謐的生活、它那華美的氣氛以及可愛的氣候。即使他們不懂得引用阿爾汗布拉宮(Alhambra)的銘文說,“假如地上有一座樂園,它就在這裡!也該會說句實話:這裡真是舒服極了。”
亨特( William C Hunter )在另一本著作《廣州番鬼錄》記載:“澳門氣候宜人,海風清新,風景優美……它建有炮台、城牆、教堂、女修道院、市議會,以及寬敞堅固的私人住宅。東望澳門灣,看起來酷似那不勒斯。一幢幢美麗房屋,邊沿有一片寬闊的海濱草地保護着,草地又由一道築有矮牆的防波堤環繞着,風景非常美麗。”
老尼克(Old Nick)的《一個番鬼在大清國》載:“我很想再寫寫澳門。那些鱗次櫛比的房子,窄窄的階梯小徑,葡萄牙的修道院,有着當地風格的屋檐的天主教鐘樓,還有那別致的圓形海灣,疍家疍船穿梭往來,將你載往港口,在花崗岩的岸堤邊下船……”
從以上多篇一百多年前的文字,我們很容易感受到澳門的美麗與休閒。昔日澳門的這些特質,並不全然與歷史時代的發展水平有關,因為她透出的不僅是文明的簡樸,而是“寧靜安謐的生活”及“稱心如意的安樂窩和避難所”。
澳門的機遇與繁榮主要仰賴旅遊業,社會的問題與挑戰也主要起因於旅遊業。當下,澳門正處於如何構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兩難窘境。歷史文獻告訴我們,作為一個恆久的國際旅遊城市,“世界”和“休閒”本來就是我們的傳統。當前問題的核心不是歡迎或拒絕旅客,而是如何延續我們的歷史特質,使居民享受休閒,旅客感受休閒。唯有如此,澳門將來才會繼續出現像阿爾梅洛、亨特和老尼克等人筆下的美麗形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