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1月13日 星期一
從二○○三年起,澳門十五歲學生開始參與PISA測試,二○○三、二○○六及二○○九年三次的測試成績並不理想,當中的閱讀、科學及數學三個素養,除數學素養成績能保持外,科學素養成績有所有下降,與OECD平均水平收窄,而閱讀素養成績更連續下跌至低於OECD平均水平。
自特區成立至二○○九年這十年,澳門教育正值教育制度建設、教育資源逐步提升,教學條件持續改善的階段。二○○六年頒佈實施的《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為澳門教育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綱要法》的實施,更進一步促使教育資源投放的按序增加,此前,非高等教育公共開支一直徘徊在十多億澳門元左右,此後,非高等教育公共開支每年平均持續增長16%,至最近的財政年度開支相比二○○六年時,已有近六倍的增長;當中,十五年免費教育的實施、小班教學的推動、優化班師比資助計劃的支持,以及教育發展基金的設立並對學校發展的扶持,使學校教學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以上,皆是使得澳門教育公平得以確保並優於國際的重要舉措,參照多輪PISA測試可見,澳門學生的“社經坡度(包括社經坡度與素養表現的強度和社經坡度線的斜率)”遠比OECD平均和大部份國家/經濟體為低,顯示澳門學生素養表現與社經背景的關聯程度低,亦即表示澳門是學生素養表現最不受社經文化地位指標影響。一般而言,較高社經文化地位的學生,因為能夠獲得較多的教育資源和機會,通常有較優秀的學業表現,而較低社經文化地位的學生,學業表現則相對較差,上述的PISA結果指出澳門是在所有參與國家/經濟體中關聯程度最低,顯示澳門的教育公平做得相當不錯。
此外,同時,澳門學生“社經文化地位與學業抗逆比例(包括國際和本地學業抗逆生比例以及關鍵能力學業抗逆生比例)”均遠高於大部份國家/經濟體水平,反映了澳門不少社經弱勢家庭的學生,並沒有受制於自身家庭的社經逆境影響,反而在學業上取得不俗的成績,澳門學生無論家境貧富,都有可能達致學習成功。
“不讓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問題而失去受教育的機會”,是世界各國教育發展的共同核心理念和方向,作為經濟發展持續良好的澳門特區,教育發展的着眼點當然不止於此,澳門教育發展的第一個十年,即能在人人有書讀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了教育改變命運的理想願景。“不讓學生因為社經地位的差異而影響學習成功”,是第一個十年澳門教育的成就,而更重要的是,隨後的第二個十年,這個成就能在追求教學成效卓越的同時始終保持,為澳門學生提供了持續優質且公平的教育機會。
下期將進一步描述第二個十年,澳門教育實現追求教學成效卓越的主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