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8日 星期五

澳門廟宇節慶串聯

文/林發欽
本文刊於2008年11月17日 澳門日報E09文化教思版
  澳門現有大大小小的廟宇近五十所,構成豐富多樣的宗教文化景觀。只是,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對內並不為本澳居民、特別是青年學生所廣泛認識,與一般人的生活缺乏聯繫;對外作為旅遊資源,也沒有完全發揮出應有的功能。
  這些廟宇,由於歷史原因,其產權和管理權分屬眾多不同的機構,各有自身的節慶活動和管理傳統。特區政府文化部門對廟宇的管理,主要體現在對十多所重要廟宇建築的保護和不定期的修繕上,很少關注其節慶,更不用說有全盤計劃,在全澳範圍內系統推動傳統的廟宇節慶活動。可喜的是,有社會人士已關注到這個問題,並努力聯絡各廟宇管理機構的負責人,試圖盡可能團結起來,合力舉辦節慶活動。
  本澳負責廟宇管理的團體大部分都是數十年如一日地對相關廟宇行使管理權,盡忠職守,對保存澳門文物和弘揚中國傳統宗教文化做出了大量的貢獻,成績應該受到肯定。例如在艱苦的抗日時期,許多廟宇管理團體不僅沒有擅離職守,更主動參與救亡賑濟,造福災民,充分發揚了澳門廟宇興邦安鄉的傳統社會功能。然而,廟宇管理絕不是每天定期開門關門,暮鼓晨鐘,清潔打掃如此簡單,廟宇管理者應當設法將廟宇文化融入社區生活,促進旅遊事業的發展,設計系統的年度管理計劃,提升管理水平。廟宇間加強合作,應是實現上述良好管理的基礎。
  近兩個月,我參與了兩次廟宇管理人員會商合作的會議,最多一次出席者近三十人,大家都認同要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各所廟宇舉辦更多傳統的節慶活動,並打算組織一次全澳性的廟會活動。大家都興致勃勃,爭相發言,愛鄉愛廟之情溢於言表。作為一位歷史研究者,我知道,這種形式,如此規模的會議,是從來沒有過的。如果要對廟宇展開深度的硏究,有了這些廟宇管理機構負責人的熱心支持,在史料收集上自然會事半功倍。
  後來有人動議,於2009年正月啟動系統的硏究方案,依時序將整年澳門不同的廟宇節慶統整起來,透過資料整理、口述採訪、錄影、攝影等方法記錄澳門豐富多彩的廟宇節慶活動,以小冊子、書籍、視頻和網站等形式向居民和旅客宣傳推廣澳門各式廟宇節慶活動,以弘揚傳統文化及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這樣的計劃,以嚴謹的學術研究為起點,透過對不同文獻的深度發掘和互證,對澳門廟宇的起源、歷史掌故、傳統信仰和民俗節慶等旅遊資源展開全面的調查和梳理,進而輔以實地考證和口述訪談,並搜集大量相關的古今圖片,以簡單生動的語言,圖文並茂完整地展示澳門廟宇及其節慶活動。成果一旦完成,當是澳門鄉土教育的重要教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