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2日 星期二

選舉與敎育

文/林發欽
本文刊於2009年9月21日澳門日報E07文化教思版

 選舉是民主敎育、公民敎育與鄕土敎育的最好題材,也是最適切的敎育時機。今年是澳門的雙選舉年,學校應該把握這兩項重要的政治事件敎育學生,使學生了解民主的意義、公民的責任。本文見報之日,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都已塵埃落定,熱鬧過後,或是時候檢討一下,在澳門,選舉與敎育到底存在着怎樣的關係?
 行政長官非經普選產生,選舉過程其實遠離學生的生活,如何選、由誰選、誰當選等,似乎都與學生沒有直接的關係,在部分學校的敎育活動中未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平白錯過了一次公民敎育的好機會。
 相比之下,立法會十二個直選議席的選舉則要熱鬧得多。這是因為,普選之下,年滿十八歲的學生及所有家長,皆成為拉票對象,澳門部分學校在選舉期間成為重要的輔選部門,從老師到學生,從校友到家長,都被動員起來。澳門學校以私校為主,各校有所屬的辦學團體,各團體有自己的參選組別,發動學校支持所屬的參選組別,顯得非常普遍。有批評意見認為,選舉介入校園,利用敎育資源輔選,加重了老師本已繁重的工作壓力。這是有道理的,但我也確實看到,有些學校的老師朋友,因辦學團體與學校之間有相同的政治理想和敎育理念,一切輔選活動都是自願而又全情投入的。立法會直選,旣然是全民選舉,動員學校參與並無不可,問題的關鍵是,這是老師本職以外的工作,一切活動必須是老師自願的;而當學校向學生和家長推介參選人時,應吿訴學生參選人為甚麼値得學生和家投其一票,而非單單只有拉票活動,而不趁機進行民主敎育。當然,校園是學習知識的純潔之地,任何輔選活動應該適可而止,老師和學生都不應成為助選的機器。
 立法會直選如一塊照妖鏡,照出了社會的人生百態,引來現實社會存在的各路人馬參選。在媒體面前,大家都要上演一場愛澳為民的好戲,一時間,參選人的言行都顯得“偉大”起來,莫說學生,就是我們自己,有時也難分黑白,是非模糊,認不清紅與黑,看不透眞民主和假民主。但這正是最好的公民敎育主題,讓學生觀察、分析參選人的背景和政綱,用智慧照出社會的醜態。
 廉署的預防賄選敎育很難發揮作用,為了數百元而玷污澳門議會民主制度的選民,很多人從來沒有接觸過相關的敎育資訊。幸而我總是堅信,校園是社會最後一股清流。透過持之以恆的學校敎育,我們有機會淨化選舉,重建道德價値。當下,社會應該都在討論各組得票的多寡,熱鬧得不可開交。敎育界或是時候思考,我們該當如何部署敎育,在四年後為澳門開創一場眞正廉潔的選舉。
 衆聲混雜,選票在民,民主的眞義在於人民可以行使公民權利選擇自己的政府和民意代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