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8日 星期四

推動本澳地理奧賽

文.黃逸恆
刊於2012年6月25日 澳門日報D08文化教思版

參賽學生與嘉賓合照
  去年,一群充滿熱誠的澳門地理老師自發組織了第一屆地理奧林匹克競賽,邀請了多所學校參與。籌劃活動的老師們,從規劃章程、賽則、擬定賽題和組織報名,到佈置場地、準備設備等一手包辦,舉辦了第一次澳門地理奧林匹克競賽。比賽成功凝聚了更多有志推進地理教育素質的同仁,一起為澳門地理教育發展努力。
  時隔一年,同仁們再次辦理比賽,並獲更多學校積極參與,計有十三所學校分別組織和合共派出二十二隊參與。檢討首屆的經驗,第二屆競賽在各方面都顯得更加成熟。賽題方面,參考鄰區和國際地理奧林匹克比賽的辦理模式,大會先邀請參與學校分別按照章程的規範,以讀圖選擇和綜合分析兩大類,各自擬定題目,然後交大會作審題和選題。考慮到國際奧賽的大會語言為英文,優勝的參賽者將有資格代表澳門參與國際比賽,因此,規定各校送來的題目均須擬定一定數目的中文和英文題目。
  由各校分別擬題的方式,跟進比賽的老師更能準確掌握賽題的取向,有助分別訓練學生參與。同時,我認為這亦是一個極佳的機會,使得參與的地理教學同仁理解國際地理教育發展所倡導的方向和理念。
  由國際地理學會地理教育委員會(IGU-CGE)辦理的國際地理奧林匹克比賽,其辦理的原意除了為提高各地對地理教育的重視以外,更重要的是期望能藉此讓各國地理教育工作者認識地理教育發展的新趨勢。比賽本身只是載體,核心則承載了新時代對地理教育新的要求。
  筆者有幸獲大會邀請,作為本屆競賽的審題和選題者。賽前陸續收到各校同仁傳來數百條精心設計的賽題,由於大會章程清晰載明擬題規範,因此,題目的水平和當中所體現的地理課程理念,無不符合當前世界發展的趨勢。例如,不少題目需要學生懂得從系列的圖表和圖片中摘取資訊,再結合自身的地理知識,才能正確判斷答案;更有結合國際地理時事熱點,考核參與者國際視野、綜合能力和高層次思維模式的綜合分析題;此外,亦有以澳門地理文化為主要內容而擬定的題目,反映各校地理課程均重視鄕土教育的滲透。檢視題目可知,各校的地理課程近年發展進程理想,不少新時期地理教育所倡導的元素已經成為學校地理課程的主要部分,進一步反映了學校整體地理教學的模式已經產生了很大的變化。
  感謝協助本屆競賽成功舉辦的一群地理同仁!期待來屆能再進一步,能加入國際地理奧賽中最有趣的環節、也是澳門地理教育未來應當加強重視的——野外考察測驗。
    

2012年6月11日 星期一

鄉土教育的成效

文.林發欽
刊於2012年6月11日 澳門日報E08文化教思版


圖片來源:http://www.olamacauguide.com
/image-files/a-ma-square_17.jpg
   與教思版編輯通電話,獲知一個令人鼓勵的消息:為慶祝六一兒童節,澳門日報以本土知識為主題舉辦塡字遊戲,有不少家長查詢情況和答案,亦有家長表示小朋友都知道這些答案,反而是家長自己不知道。
  傳媒參與本土知識的宣傳推廣,反映鄉土教育已從學校走向社會,形成家庭、學校、社會三線並行的局面,鼓舞之一;小朋友知道答案,部分家長反而不懂,反映近年學校的鄉土教育已取得一定成效,鼓舞之二。由於家長在過去的教育中較少獲得本土知識,認知比子女少並不奇怪。
  鄉土教育經過多年推廣和具體實施,從早期的理念萌芽,學術討論,輿論倡導,到最近幾年透過課程改革,將更多本土知識內容引入學校課程,配以學校嘗試以學會、興趣班、專題研習、講座、校外參觀等形式大力推動,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例如:小學常識科、品德與公民科等都引入鄉土教育內容;有更多學校成立“史地學會”、“歷史學會”、“地理學會”等學生組織,有系統地開展鄉土教育;更多老師出於理念認同或自身興趣而自覺地在日常教學中加入本土知識……
  凡此種種,都顯示鄉土教育在學校教育中蓬勃開展,使鄉土教育從“文本課程”落實成為“課室課程”,從而實實在在地使這一代的中小學生比上一代掌握更多的本土知識。
  學校教育是鄉土教育的主要途徑,但不能成為唯一的途徑,家庭和社會的參與同樣重要。由於社會已普遍認同鄉土教育,社會相關活動因而越來越多,從歷史文化社團舉辦講座、名勝導賞、工作坊,到傳媒積極參與宣傳推廣,及至相關書刊大量出版,社區圖書館、博物館的推動等等,形成一股百花齊放的鄉土教育現象。
  今天,鄉土教育雖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同樣面對諸多的問題和挑戰。
  首先,在學校教育中,由於課程改革從低年級做起,目前小學做得比較好,中學需要加快腳步,在小學的基礎上深化相關內容。大學教育方面,通識課程應開設更多本土知識科目供學生選修,部分重要科目如“澳門歷史與社會”等甚至應該列為必修課。
  其次,本土知識體系龐雜,在從小學到大學的學習過程中,如何系統地學習最重要的內容,亟待探討。時間有限,知識無窮,基本原則應是:構建一個脈絡分明、層次清晰的本土知識體系,使課程設計者、學校、教師和學生有章可循;有所學,必然有所不學,反對把太瑣碎的本土知識列入正規課程;化零碎為統整,各年級、各科目之間應各有側重分工和協調。
  再次,提升鄉土教育的質量層次。傳統教育理論認為教育目標有知識、情意、技能三個維度,鄉土教育當然也不例外。使學生認識本土知識是鄉土教育的知識目標,透過循序漸進地學習本土知識,生成愛社區、愛澳門、愛國家的情懷,並從中培養出獨立思考、批判性地參與社會事務的技能,卻更為重要。惟有如此,才能達成鄉土教育的真正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