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於2013年08月19日澳門日報D07教思版
圖片來源:http://www.ytjh.ylc.edu.tw/ |
如同其他專業一般,教師持續參與專業發展活動,將有助其專業的成長,也就是所謂的專業化歷程。尤其當教師面對不斷變化和發展的社會態勢,僅靠在大學時期學習的知識與能力,未必能充分滿足當前學生的學習需要。因此,上期提到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開展了一項大型的跨國調查:“教學與學習國際調查(TALIS)”,調查對象聚焦於初中教育階段的教師和校長,共有廿四個國家參與,各國分別選取了兩百所學校共四千名老師參與調查,是首個比較全面地分析學校教與學環境的國際性研究。
研究結果於去年公佈,這份題為“教學實踐和教學創新”的分析報吿,顯示各國教師均有強烈的專業發展需求;與此同時,綜合調查結果,有約百分之五十五的教師期望參與更多的專業發展活動,一些國家,諸如墨西哥、巴西、馬來西亞和葡萄牙,更有四分三的教師表示期望更多地參與專業發展。
至於具體專業發展活動的參與方式:參與“講習式的專業發展”與進行“合作式的專業發展”,整體而言,各國教師較多傾向參與前者(兩者平均分別為百分之六十四和百分之卅四)。可見,講習式的專業發展仍是較為主要的模式。韓國和冰島教師除了積極參與講習式的專業發展外(均超過六成),同時亦不遺餘力地積極參與各類合作式的專業發展活動(均超過五成)。
一般而言,上述兩類模式的專業發展,很大程度地反映了教師專業發展歷程的不同階段,當教師積極參與講習式的專業發展後,漸漸地,這類我們一般稱作骨幹教師的老師,會開始帶動和帶領校內的教師同仁,開展合作式的專業發展活動。在這種個人與協作發展的模式漸趨成熟,“專業學習社群”便會逐步建立。TALIS發現,一些國家和地區積極推動學校發展成專業學習社群,但成效卻受限於學校政策自上而下的實施模式,致使教師間的協作在各國的學校中雖然已很常見,但大多只流於淺層次的協作模式,而缺少了具反思和再實踐等專業發展的深層作用。由此,TALIS研究建議學校,應更着重建立同儕一起就教學內容、評核方式、學習進度等協商討論及互相觀課和反饋的制度,甚至可進一步嘗試讓兩位或多位教師在同一班內進行聯合教學,使學校能形成眞正意義上的專業學習社群。
行政長官在早前的施政答問會上,關注到本澳非高等教育未來應從量的滿足,進一步向質的保證提升和發展。當前,在《私框》建立了教師專業法制保障的背景下,學校的層面則可循逐步建立專業學習社群的方向發展,上述TALIS的建議,正是本年教育行政當局積極推動學校建立的校本“教研制度”。我們期望,在不久的將來,學校建立起一個以教師協作為核心的專業學習社群,共同攜手提升孩子的學習成效,並進一步向優質教育的方向邁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