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逸恆
刊於2014年05月26日澳門日報D08教思版
著名的美國教育學者艾斯納(Elliot Eisner)在今年初離我們而去了,相信曾修讀課程學的老師們,對他的名字應該不會陌生;尤其當我們談及課程按結構分類時,都會論及Eisner所提出的空無課程(null curriculum)。
Eisner另外亦提出了“五種課程觀念”,當中,他認為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是發展學生智能,至於學校教些甚麼並不重要,最重要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Eisner教授在學生時期成績並不出衆,但他熱愛美術,大專時期主修美術,曾任多年的中學美術教師,後來在芝加哥大學修讀博士(同窗之一正好是另一著名教育學者Benjamin Bloom),最終成為史丹福大學的教授。
Eisner的藝術背景讓他提出了很多對教育的獨有見解,當他談到作為老師的滿足感時,提到成功的重點是在於能令學生產生問題,尤其包括那些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因為問題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學生才會努力追尋,才有空間發揮想像和創意。在這個不斷探尋答案的過程中,學生會漸漸發展出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正是廿一世紀學生必須掌握的,有助學生未來發展的核心能力之一。
甚麼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二○一二年PISA的問題解決測試,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基本的定義:所謂問題解決能力,是指在沒有直接明確解決辦法的情況下,個人投入認知過程以理解並處理問題情境的能力,還包括處理這些問題情境的意願,以實現個人潛能,成為具有建設性和反思能力的公民。
PISA 二○一二的問題解決測試,運用了模擬現實生活的問題情境,測試學生的推理能力、調控問題解決過程的能力,以及問題解決的意願。PISA認為,上述這些能力都是可以透過學校課程與教學得到培養的。
上述的測試共有四十四個國家近八萬五千名學生參加。結果顯示,澳門與香港、上海、台北四個地區的表現並駕齊驅,分別位列第四至七位,前三位的國家分別為新加坡、韓國和日本。這次測試,澳門學生所取得的成績令人欣喜,除位列前茅以外,根據報吿,更顯示有近百分之十七的澳門學生屬於高水平的學生(水平六及水平五),這些學生將是當今知識型社會極需要和珍視的人才。
此外,値得注意的是,報吿指出澳門學生在解決問題的相對表現中,學生實際和預期的問題解決表現的分數差異為6.6(高於OECD平均値)。按照PISA的分析,如果有國家地區的問題解決表現比預期的好,則可能說明該國家地區做到了為學生提供學習機會,使學生能夠在不是經常碰到的情境下,處理複雜、現實的生活問題。
上述的結論,一定程度反映了我們的老師在過去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裡,努力實現Eisner所提出的課程觀念,為學生提供探尋答案和眞理的學習環境,帶領我們的學生登高望遠。
PISA in focus No.38:Are
15-year-olds creative problem-solv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