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5日 星期一

資訊 · 科技 · 教育(一)

文. 黃逸恆
刊於2018年01月15日 澳門日報E08教思版
圖片來源:http://8ar.appearition.com/wp-content/
uploads/2017/03/blog_illustations_VRDifferences_
2016-06-_VR_AR_MR_-_Horizontal_Feature.png

 歷史課中的同學在教室戴上設備,就可以回到春秋時期隨孔子和他的門生在杏壇聽夫子講學;利用虛擬實境技術(Virtual Reality, VR),同學可以遊走在盛唐的街頭上,觀察唐人的社會風貌,直接看到其服飾穿着及生活細節。
 課堂上,學生們利用平板電腦及擴增實境技術(Augmented Reality, AR)的教材,學習化學鍵和物理現象,三維技術讓學生多角度地看見化學鍵,使原本抽象和複雜的概況及現象影像化和立體化;擴增實境技術應用在地理科中的地球運動,可呈現地軸與公轉傾角形成季節這個空間抽象概念,讓學生更易明白了解。
 生物課堂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配戴着Microsoft的HoloLens裝置,利用混合實境技術(Mixed Reality, MR)進行分組學習,混合實境技術產生之內容能夠結合現實世界的實際影像,並且可以對其產生的內容做放大、縮小、旋轉,甚至是編輯等工作,同學們可以透過小組學習,合作完成生物解剖的實驗活動。
 上述提到的VR、AR和MR技術,其功能都是讓平面抽象教材立體化和影像化,將其應用在課堂教學上,最直接的效果是,一些抽象複雜和需要空間思維的幾何、化學、物理、地理等概念,能夠立體及多角度呈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建構概念及原理;立體視覺化的影像,可讓學生親歷歷史、文學等科目的模擬場景,體驗歷史事件的發生,體會作者的寫作環境。
 傳統課堂教學有一個難以突破的議題是:難以及時了解該節課中,不同的學生是否已經聽懂學會,往往需要等到下周下月甚或學期末的測驗考試,才發現問題,這已錯過了最佳時機。
 運用教學評量的網絡平台,老師可透過電子學習即時反饋工具,馬上了解學生是否掌握,透過評量結果的數據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學生學習數學時,是哪一步運算出現錯誤,從而推斷出錯原因是錯用公式,老師就可以及時地進行補救及指導,而且因為分析是具體個別化至每位學生,故此,老師能夠針對不同學生的進度、需要和問題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輔助。而重要的是,每堂課收集到的學生學習資訊,透過大數據的分析成為年度或季度報告,科組長及教務主任可以透過這些資訊,制訂或完善學習計劃,使課堂更能配合學生適性學習的需要。而學生及家長,亦可透過智能手機的應用程式,隨時了解自己和孩子的學習進展及需要;體育老師利用運動手帶和運動應用程式,為每位學生度身訂定體能計劃,學生的體格和體質以至運動歷程都一一記錄,老師亦可針對不同學生的進展對計劃進行調整,更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體能訓練。
 資訊科技應用於學校教育,推動教育與互聯網相融合,教育將從學校的課室和上課時間,延伸擴展至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習方式變得更靈活和多樣化,並能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教育資源中心子瞻廊現在正舉行“看現在,展未來”資訊科技教育展,設有創新資訊平台,由教育創新體驗區、創客教育展示區、電腦教材製作區及視聽教材製作區組成,有興趣將科技應用於教學的老師值得前往一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