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於2007年10月22日澳門日報E7版 鄉土教育專欄
“終身學習”的觀念在澳門逐漸被廣為接受,許多勤學之士亦將之奉為積極人生的圭臬之一。 此乃好事,惟有時我們也會看見有人將“終身學習”的理念無限擴大,無所不學,無時不學,生活似乎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君不見,澳門許多政府部門和民間社團,經常喜歡舉辦一些甚麼培訓班、興趣班、工作坊一類的課程,學員中除了自願報名者外,還會有通過社團、學校動員而來的“終身學習受害者”。君不見,牟利的私立辦學機構推出的課程五花八門,宣傳單張吸引,學員往往滿懷憧憬而去,最後卻載滿失落而回。我們如果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到頭來卻是學而不用,或學非所用,這樣的學習不見得就是成功的學習,這樣的人生也不見得就是積極的人生。
“終身學習”作為一種教育思想早在1960年代就被人提出,到了1970年代,富爾在其具有世界影響的教育名著《學會生存》中,更完整地論證了“終身學習”的意義和內涵,使之逐漸成為風行全球的一種敎育理念。“終身學習”否定了一定要在學校學習、一次性學習的傳統敎育觀念,認為人應當通過不間斷的學習,使自己的價値觀念、知識和生活技能能夠應付社會急遽的變化,並與之同步前進。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教育觀念,我們生活的資訊時代,新的知識不斷產生,知識更生的周期不斷縮短,“終身學習”的觀念正好適應了我們生活的需要。但是,正因為知識的總量在無限擴充、單靠勤奮而又沒有終結的學習,也難以學盡所有知識和技能。因此,“終身學習”的精神貴在學得其法,學有所益,若學不得其法,學無所益,只會浪費個人時間,損耗社會成本。 教育上的課程改革或許可以給人們一點啟示:面對新知識的湧現,學校課程的設置不是累加知識,而是對新舊知識進行整合,去蕪存菁,取其精要的內容。“終身學習”也是如此,總不能甚麼都學,若花時間學了一種沒有意義的知識,就等於放棄了學習一種有意義知識的時間。
“終身學習”作為一種教育思想早在1960年代就被人提出,到了1970年代,富爾在其具有世界影響的教育名著《學會生存》中,更完整地論證了“終身學習”的意義和內涵,使之逐漸成為風行全球的一種敎育理念。“終身學習”否定了一定要在學校學習、一次性學習的傳統敎育觀念,認為人應當通過不間斷的學習,使自己的價値觀念、知識和生活技能能夠應付社會急遽的變化,並與之同步前進。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教育觀念,我們生活的資訊時代,新的知識不斷產生,知識更生的周期不斷縮短,“終身學習”的觀念正好適應了我們生活的需要。但是,正因為知識的總量在無限擴充、單靠勤奮而又沒有終結的學習,也難以學盡所有知識和技能。因此,“終身學習”的精神貴在學得其法,學有所益,若學不得其法,學無所益,只會浪費個人時間,損耗社會成本。 教育上的課程改革或許可以給人們一點啟示:面對新知識的湧現,學校課程的設置不是累加知識,而是對新舊知識進行整合,去蕪存菁,取其精要的內容。“終身學習”也是如此,總不能甚麼都學,若花時間學了一種沒有意義的知識,就等於放棄了學習一種有意義知識的時間。
正如莊子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兩千多年後的今天,如果我們從“終身學習”關鍵在於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這一角度來詮釋莊子上述的話,當會發現其有很大的積極之處。 當代人要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我常擔心我的學生承受不了,所以我常對他們說:書山有路“法”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 學生如此,我們的老師就更是如此,在備課、上課、批作業、輔導學生、參加學界活動之餘,教育界同工尙要持續進修。知識無盡,生命有窮,“學累”了的老師,別以為自己不思進取,且停下來看看風景,靜處和反思往往可以使認知躍進,讓知識昇華。這何嘗不是另一種進修!
圖片來源:http://he.cycu.edu.tw/holistic/終身學習.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