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卓越的秘訣

文.黃逸恆
刊於2012年08月20日 澳門日報E08文化教思版

圖片來源:http://extras.mnginteractive.com/live/
media/site200/2011/
1112/20111112__monday_teacher_01.JPG
 做好五件事,讓你成為卓越教師:
  1. 教育事業熱忱;
  2. 關注個別差異;
  3. 溝通協作能力;
  4. 多元靈活方法;
  5. 由衷關愛學生。
 美國CBS電視台邀請了第六十二屆美國年度教師Rebecca,在節目上分享成為卓越教師的秘訣。總結過去經驗,Rebecca認為,做好上述五件事,足矣!
 四月廿四日,任教於加州洛杉磯Luther Burbank中學的英語教師Rebecca Mieliwocki,在華盛頓白宮的玫瑰園,從美國總統奧巴馬手上接受“年度教師奬”的榮譽,成為美國第六十二位獲此殊榮的教師。奧巴馬向Rebecca頒授奬狀後,稱讚她擁有教師的優秀基因:“其父母都是公校教師,從小她便看着他倆如何辛勤地對待工作,無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目的只為用心教好一群又一群的學生。”
 Rebecca就在這個滿載教育熱忱的家庭中長大。大學畢業後,她曾嘗試從事不同類型的工作,但最終還是選擇了教育作為終生事業。她說:“那的確是一種基因,投身教育事業就仿似一通來電,鈴聲響起時我沒有即時拿起話筒,但最後還是接聽了。”
 Rebecca擁有十四年教學經驗,在現時的中學崗位上任職九年,主要任教七年級的學生。“學生可以在一秒鐘以內,洞察到教師對其工作所持的態度。”她說,“因此,成為卓越老師的秘訣無它,唯有其對工作和孩子眞誠的熱忱。”
 除此以外,Rebecca也進一步補充了其餘四項秘訣:第一,學生擁有各自獨一無二的天賦,卓越的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應學生的不同能力開展適性教育,盡其所能地讓每位孩子不斷進步;第二,要成功教導學生,離不開良好的溝通能力,這是作為教師的基本技能,同時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獲得此一影響終生的核心能力;第三,沒有絕對正確的教學方法,同樣的方法未必適合所有的學生,亦因如此,老師必須因應不同情況,結合學生的特點,採用多元而且靈活的教學方法,才能發揮最佳效果。最後,我們必須時刻關愛學生,無論是就其學習方面的關愛,抑或生活上的關愛,甚至學生家庭方面的關愛。當家長及學生感受到教師由衷關愛的時候,多數的問題都會因此迎刃而解。
 學年結束後的一整年,Rebecca將成為美國教育代言人走訪各州各校,與其他教育同仁、家長和學生,分享其教育理念和教學經驗,傳播她那份對教育充滿熱忱的種子。
 八月下旬,是澳門教師同仁為未來一整學年工作做整體規劃的黃金時間,在新學年即將來臨之際,分享Rebecca老師的上述卓越秘訣,與大家共勉。

2012年8月6日 星期一

從《畫說辛亥革命》說起

文.林發欽
刊於2012年08月06日 澳門日報D08文化教思版

圖片來源:http://upfile.kdnet.net/UploadFile/
2010-3/2010321115747737.jpg
  廣大中學教歷史科的李業勤老師,送來一本圖文並茂的歷史小畫冊《畫說辛亥革命》,囑我寫序。剛收到書稿,即被封面吸引,背景是一幅中國全圖,中年孫中山先生一臉凝重,手握扶杖堅定地佇立在祖國大地之上,畫功稚氣但又不失歷史的莊嚴,一看便知當是出自學生之手。
  畫冊在案頭一放,就是兩個星期,李老師來電詢問,才下定決心要盡快寫點甚麼,否則眞是辜負了學生的辛勤。盛夏之夜,氣溫並沒有因為太陽下山而降下來,開著空調,關上窗戶,關起一室安靜,夜很深,窗外卻依然一片澄明,一如當下心境。翻開《畫說辛亥革命》,跟隨學生的敘述而神遊古今,出入戰場,面見聖賢,本來應該很沉重的歷史事件,在童心未泯的中學生筆下,卻又總是滿懷朝氣與希望,預示著勝利的曙光早晩要降臨中華大地。
  廣大中學在去年辛亥百年之際舉辦“紀念辛亥百年,弘揚革命精神”系列活動,《畫說辛亥革命》是系列成果之一。這本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的小畫冊,全書分成“燃起革命之火”、“革命征途”、“革命成功”三章,內容看似簡單,有些文字還有修訂完善的空間,但難能可貴之處是圖文皆為學生根據歷史事實自主創作。創作的過程,是學生把學習所得綜合內化成自己的認知,進而建立新的解釋體系,最後以適當的方式呈現內容的知識建構過程。透過這樣一種方法,學生的學習化被動為主動,除了課堂知識,還要自主透過其他途徑獲取更多的歷史素材,使學習變得更有意義。
  有學生認為歷史很沉悶。事實是,沉悶的不是歷史本身,而是傳統的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所以,編寫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教材和探索調動學生積極學習的教學方法,成為當前歷史教學成敗的關鍵。
  當然,這本小畫冊不僅是學生的學習成果,還體現了學校鼓勵教學探索的努力和教師付出額外心力的教育奉獻精神。從這個意義上看,我們應該更關注其過程,而非結果。《畫說辛亥革命》及其教學模式,其實在很多學校都有類似的計劃和實踐,但彼此之間卻很少交流、總結和分享。
  人文社會領域的學科教育,包括歷史、地理、社會,以及近年日漸受到重視的鄉土文化教育等科目,在傳統的課堂單向“灌輸”方法以外,學校和教師都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就我個人接觸所及,學會、興趣班、小組討論、專題研習、出版書刊等形式,已有越來越多學校採納和嘗試,教師和學生都感受到新的刺激,從而激發新的教學熱情和學習興趣。當中,過半中學都有出版學生的作品專集,這其實是澳門人文社會領域教學的一項重大特色和成果;可惜當中除個別學校外,更多學校的學生專集出版後並沒有引起外界的重視。這無疑對學生、教師、學校,甚至教育界都是一種損失,如能搭建分享交流的機制和平台,勢必進一步推動相關教學活動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