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於2013年07月22日澳門日報E09文化教思版
圖片來源:http://topic.parenting.com.tw /issue/2012study/feature.aspx |
從教以來,筆者持續參與各類型教師專業發展活動,參與活動的主題多樣,當中包括各地的教改動態、課程發展、學科教育、特殊教育、小班教學、多元評量、學生輔導、教育視導以及教育行政管理等。羅列的主題看似繁雜,卻反映了當前作為教師應當具備的專業能力:
- 認識各地的教改動態。能有助思考本地教育所面對的問題,並能從鄰地的實務經驗中借鑒可行的模式和方法;課程和學科教育發展,則是作為教師的其中一項核心工作,掌握學科教育發展的趨勢,並因應學生的需要,有效組織各類學習材料和規劃進程進度,同時了解不同學習需要,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和多樣的評量方式,皆有助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 教書離不開育人。在課堂教學中傳授和協助學生建構知識的同時,更要着重情感態度和價値觀的培養和建立,輔導學生學習的同時,更需時刻關注學生成長所面對的種種困難困惑,助其健康快樂地成長。
- 此外,當教師具備了一定的教育經驗後,應進一步協助其他同事的專業發展,掌握教育視導及教育行政管理的內涵和模式,有助在學校教育這個講求團隊合作的專業學習社群(PLC)中發揮作用。
上述各類專業能力、實務應用必須要將其置於動態發展的社會環境中,也就是說,“與時俱進”應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核心原則,也是為何我們看到澳門的教師朋友縱然工作任務繁重,卻仍然堅持積極參與教師專業發展活動的原因。
專業能力的發展途徑多樣,大致而言,可以分為兩類:參與“講習式的專業發展(seminar style PD)”,進行“合作式的專業發展(co-operative-style PD)”。前者包括邀請專家學者分享前沿發展趨勢,闡述教育觀點的講座活動,又或參加短中期的系統專項教育培訓課程;還有雲集各地教授或同仁就某一教育專題作深入硏討的教育硏討會,以及具相當實務操作性的工作坊等。上述兩類,前者多在校外進行,而後者則主要集中在學校層面,當中,包括有在學校的工作會議中討論或分享教育願景、方向;與同儕一起就教學內容、評核方式、學習進度等協商討論;同儕互相觀課並提供回饋意見;兩位或多位教師在同一班內進行聯合教學等。
上述兩類模式的活動能夠有助教師不同層面的專業發展,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開展的“教學與學習國際調查(TALIS)”於去年公佈了一份題為“教學實踐和教學創新”的分析報吿,當中的若干發現,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建設尤具啟發意義,篇幅所限,下期再與各位分享上述的硏究結果,並將其結合澳門學校教硏制度建設與發展進行討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