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9日 星期二

合作和分享(二)

文.黃逸恆
刊於20140818日澳門日報D12教思版

 
圖片來源:http://blog.phimedia.tv/images/collaboration.jpg
   
上期提到,由OECD開展,近卅四個會員國、超過十萬名教師參與的一一年教與學國際調查(TALIS2013。參與調查的國家中,初中教師工作時數有約五成的時間為課堂教學,約三成的時間為獨立備課批改作業,教師在學校內與同儕分享和團隊合作的時間不到一成;此外,超過一半的初中老師表示很少或從未進行合作教學或觀察同儕教學,以及有近半數初中教師從未從學校領導方面獲得教學回饋。
    為此,TALIS專門編印一份教師指引,為學校領導和教師提供改進策略,針對上述情況的指引摘要如下,供各位參考:
    1. 建議學校領導應給予教師更多參加專業發展活動的機會,當中包括提升教學技巧,以及着眼於提升課堂效能的能力。這些專業發展活動,除了推動老師參與培訓外,更應該強調的是學校應透過校內的合作及指導活動去開展,這將有助教師團隊之間建立信任,促進合作,促進積極的學校氛圍。
    2. 建議老師更多採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擴大自己的教學所教授科目的知識,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自由地進行探索活動,給學生佈置更多的小組項目和任務,尤其那些需要超過一個星期來完成的小組作業。
    3. 建議老師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專業發展活動,包括參加研討會和培訓之類。同時,更應騰出時間去觀察其他教師的課堂,以及針對特定教學問題,開展個人或合作的研究活動等。TALIS結果表明,參與上述專業發展活動程度更高的老師,更為願意採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
    4. 建議學校建立由具經驗老師帶領新老師的師徒制度,同時,加強同事之間的合作,建立互信,推動積極的學校氛圍。合作不但有助分享經驗從而提升教學品質與成效,建立學校教師團隊的合作氛圍,亦有助於有效地改善和應對學生的不當行為,以及維持更佳的課堂秩序。
    5. 建議學校為教師開展合作教學創造條件,包括讓教師配對同一時間開展同一主題或單元的教學內容;有意識地安排教師的上課時間表,以便開展協同教學或同儕觀察與回饋;建立更多與鄰近學校的互相觀摩機會,開展跨校的專業發展活動,讓老師有更多的機會互相學習。
    6. 建議教師更多與同儕進行合作,這些合作應包括從備課、課堂教學及學生評核等各個教學環節。

    上述TALIS的建議,簡而言之就是合作分享。一所學校,從校長到主任,從班主任到科任教師,從教學人員到學校其他的教育支援人員,是一個整體,是一個不能嚴格分割職能職責的整體,我們的學生在學校的十五年間,就是在這個整體中發展成長。

2014年8月5日 星期二

重視體育課程是澳門教育的傳統

文.林發欽
刊於20140804日澳門日報D08教思版
 
圖片來源:http://static.guim.co.uk/
sys-images/Observer/Pix/pictures/
2010/11/27/1290878255232/
school-sport-basketball-007.jpg
    正規教育課程框架》已頒佈並根據澳門學校的現況分階段實施,其中有專門規定:在小學教育、初中教育及高中教育各階段,學校須確保學生每周進行體育運動的時間不少於一百五十分鐘(包括體育與健康的教學活動時間)。這項內容引起教育界廣泛關注,因為澳門部分學校基於運動場地和設施不足,對體育課程有心無力,長期無法滿足校內師生開展多元學校體育運動的需求。
    因緣際會的是,課框這項既非新理念,也非新嘗試的規定,遇上澳門出生人口增加的新時期,激發社會對教育用地、校園操場、運動設施、生均面積等議題的思考。從社會輿論和政府回應看來,社會似乎已形成共識:將來一定要透過土地資源的傾斜以發展學校校園,土地再缺,也不能缺教育。如政府未來真的能把相關認知轉化成實在的政策,並有序落實,這或許是課框規定相關條文所始料不及的另一項重大成果。
    事實上,從已有的澳門體育運動史和教育史研究成果來看,澳門學校在運動場地不足的情況下,仍然十分重視體育課程,甚至成為澳門教育的一項優秀傳統。
    澳門早期的天主教教育和基督新教教育均重視學校體育,把鍛煉身體、展開運動和娛樂活動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學術界甚至認為,在中國體育教育史上,澳門教會學校開啟了中國體育教育的先河。例如,明朝末年創辦的聖保祿學院及清代的教會學校,都設有一定的體育課程,將遊戲、舞蹈、游水、登山等運動引入學校課程;華人子弟學校方面,在維新教育思想的影響下,西方體育教育普遍進入華人開辦的各類學校。例如,一八九八年華人富商何廷光創辦的澳門大同女學堂,就規定學童每日除各項功課外,兼習體操;一九五年創辦的鏡湖義學,就在醫院的空地開闢運動場,購置體育設施,發展學校體育;一九一年創辦的華商學堂,就開闢一片草地,設置鞦韆架、運動儀器等,特別注重體操,學生每次上堂必須穿着體操衣,作為學堂制服。
    塔石球場曾經長期是澳門青年學生的主要運動場地。一九一一年,澳門振興學會就在塔石球場舉辦了一次學校學生運動會,一九二三年澳葡政府把塔石球場轉給教育部門,並制定相關使用規章,專門發展學校體育。

    以上種種,反映澳門學校體育運動在很早的時期,已具備一定的規模和水平。重視體育是學校重要的教育思想,為了下一代的教育,場地再缺也得想辦法。先輩如此,方有今天之成果,將來如何發展,引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