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澳門與台灣的早期關係

文.林發欽
刊於20140929日澳門日報D07教思版


   鄉土教育的內容,不應只有本土,更應關注傳統教育中忽略的、而又與本土現狀關係密切的主題。舉例說,澳門與鄰近地區的淵源,一般只被論述為澳門一直以來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卻很少細節探討澳門與周邊地區的雙邊關係。事實上,這些內容更真實可感、更能令我們理解同是中國的一部分,彼此歷史關聯和命運休戚與共,台澳關係就是如此。
    十五世紀後期,葡萄牙人首先繞過非洲最南部的好望角,找到通往東方的航路。十六世紀,葡萄牙人到達中國,以澳門為根據地,並通過台灣北上,抵達日本,往來於日本與印度之間,經營國際海上貿易。台灣與澳門,同是中國南部的邊陲海島,雖然面積相差甚遠,但因為歐洲殖民者東來,因為海洋的關係,結下了不解之緣,甚而有着相近的歷史。
    十六世紀中葉,葡萄牙人幾乎在同一時間為台灣和澳門起了一個廣為人知的洋名:福爾摩莎與阿媽港;十七世紀初,荷蘭人同時看中這兩個地方,一六二二年荷蘭強攻澳門不果,立即退佔澎湖,兩年後佔領台灣。此後,澳台兩地經常同時出現在古荷蘭文獻中,雙雙成為十七世紀海上馬車伕的重要戰略目標。
    台灣與澳門,因為歷史的際遇,同時具有一個以西方人視野而命名的洋名,自此以後,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西方殖民者相繼東來。兩地作為東亞海域上兩個主要的戰略港口,開始了長達四百多年的歷史聯繫。
    透過中外文獻,撥開歷史的迷霧,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早期澳台關係的細節。一六四年荷蘭將領韋麻郎(Wijbrant van Warwijck)率艦隊企圖攻奪澳門,但因中途遇上颱風,遂轉航澎湖,並停留了一百三十一天,這是荷蘭人首次佔領澎湖。一六二二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派遣遠征艦隊進攻澳門,阻止西班牙和葡萄牙與中國進行貿易,爭奪與中國的貿易。這就是澳門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澳荷大戰,同年六月廿四日,荷蘭軍隊進攻澳門,因多種原因敗退,但主力尚存,而且還有船隻正在趕來增援,本來可以重整陣勢,再次發動更猛烈的攻擊。但澳門不是荷蘭人的唯一目標,只要能在中國沿岸取得據點,是否澳門並不重要;所以荷蘭艦隊的主力隨即離開澳門,前往澎湖去了,並在兩年後佔據台灣,開展了近四十年的荷據台灣時代。

    這些細節的歷史內容,顯然比空洞的文字概括來得更真實可感,這也正是鄉土教育的意義所在。當然,從歷史回到現實,還有更值得書寫的內容。日益密切的澳台關係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回顧歷史,重現兩地早期因緣際會的交往和似曾相識的遭遇,似遠還近。從福爾摩莎與阿媽港,到台灣與澳門,中國南部的兩塊寶地,以獨特的發展歷程見證了中華民族苦難和復興的歷史。  

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

價值重塑

文.黃逸恆
刊於20140915日澳門日報D08教思版


  上周五、周六一連兩天參與了一場收穫豐盛的研討分享會,非常感恩!來自上海的五位嘉賓在四場次的分享活動中,介紹了上海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寶貴經驗;從宏觀的政策規劃到微觀的學校教育現場經驗,為出席的眾多教育同仁帶來了一場深有啟發、別具意義的盛宴。
  兩天四場研討活動之所以座無虛席,全因講演嘉賓的號召力。嘉賓之一的尹后慶主任本已無人不認,還有幾位來自上海著名中小幼校長、園長,他們帶來在學校第一線的實踐經驗,也是參與者擠滿了仲尼堂的主要原因。因此我想借這個專欄,為大家分享這兩天的收穫跟體會。
  這次研討會,榮幸地邀請到在上海市教委從事三十四年行政管理工作,先後歷任上海市教委基教辦主任、督導辦主任、第七至九屆國家督學、見證了上海市教育發展與變革幾個重要時期的尹后慶,以上海基礎教轉型育的成功經驗,以及學校教研制度的建立、管理和實施過程為題,為本澳的校長、主任、老師分享了上海在教育方面所取得成果和經驗。
  尹后慶首先為我們展示的是上海教育在PISA測試中所反映的狀況,這裡我特意不突出提上海在最近兩次的PISA成就,而用了所反映的狀況,第一是大家對此非常了解,不用多說;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借用尹后慶的話,參與PISA不是要比成績,不是要爭排名,而是要借用這個國際測試的平台,檢視及比較自己的不足,以及承傳和發揮自己的優勢。
  上海最近一次PISA結果反映,參與計劃的15歲學生,獲得第五級以上精熟水平的高成就學生超過55% (OECD平均為12.6%),而更重要也是最為人所忽略的是,第一級以下的學生百分比僅有3.8個百分點(OECD平均為23%)。這些數字顯示了上海教育最得高成就的重要關鍵-均衡。對此,尹主任解釋了上海市在近十多年以來,在教育均衡中所作的一些舉措。
  首先是從政府政策到學校實務貫徹如一的價值重塑,十多年以來,上海教育已拋棄了建設重點學校窗口學校並以此為政績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協助那些薄弱學校和後進學生的一系列的措施;學校層面傾注更多的心思,努力實現以以成就每個學生為本,不讓一個掉隊的教育理念,改變了以往只追分數與高考成績為單一目的教育觀念。
  午餐時尹主任與我分享道:現在上海各所學校的基礎教育都很平均,家長不再那麼爭甚麼名校,因為這個平均所承載的是優質的教育水平。上海在PISA測試所取得的成就,絕對不是成績的世界第一,而是高水平的教育均衡。
  此外,上海的高水平教育品質還有另一關鍵因素——完善的教研體制。篇幅所限,下期續談。


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

歷史上外國人眼中的澳門

文.林發欽
刊於20140901日澳門日報G01教思版

圖片來源:http://macauguide.net/pria.jpg
    澳門回歸近十五年,致力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旅遊業急速發展,卻使原來休閒的城市與生活日漸離我們遠去。在一個研究生課程上,有學生問:澳門歷史上作為一個國際貿易港口和傳統的旅遊城市,有休閒過嗎?答案當然是有!
    “休閒實在是澳門與生俱來的城市特質,這有大量的歷史圖像、遊記和文學作品可以佐證。從地理位置、氣候環境、歷史成就、城市精神、人文傳統等方面看,澳門都具備休閒的個性。且引幾條史料,聊作鄉土教育的題材。
    阿爾梅洛(Nicolas Tango Armero)《穿過鴉片的硝煙》記載:澳門那份天長地久的悠閑自在,居中的地理位置,恬靜舒適的生活條件,使它成了所有外國人喜歡光顧的地點。廣州或者香港的商人老闆為了擺脫工作的壓力,就來到這裡小憩一段時光。僱員為生計而奔波,只要有幾天休假時間,也到這裡躲躲清閒。這個和平清靜的城市為所有人提供稱心如意的安樂窩和避難所,再加上領事使團就設在澳門,歐洲政府的氣勢加上領事館群體的排場,使得澳門具有了我們西方城市的模樣。
    亨特( William C Hunter )《舊中國雜記》記載:外國客人來到創建於十六世紀前半期的葡萄牙古城澳門,都很喜歡它那寧靜安謐的生活、它那華美的氣氛以及可愛的氣候。即使他們不懂得引用阿爾汗布拉宮(Alhambra)的銘文說,假如地上有一座樂園,它就在這裡!也該會說句實話:這裡真是舒服極了。
    亨特( William C Hunter )在另一本著作《廣州番鬼錄》記載:澳門氣候宜人,海風清新,風景優美……它建有炮台、城牆、教堂、女修道院、市議會,以及寬敞堅固的私人住宅。東望澳門灣,看起來酷似那不勒斯。一幢幢美麗房屋,邊沿有一片寬闊的海濱草地保護着,草地又由一道築有矮牆的防波堤環繞着,風景非常美麗。
    老尼克(Old Nick)的《一個番鬼在大清國》載:我很想再寫寫澳門。那些鱗次櫛比的房子,窄窄的階梯小徑,葡萄牙的修道院,有着當地風格的屋檐的天主教鐘樓,還有那別致的圓形海灣,疍家疍船穿梭往來,將你載往港口,在花崗岩的岸堤邊下船……”
    從以上多篇一百多年前的文字,我們很容易感受到澳門的美麗與休閒。昔日澳門的這些特質,並不全然與歷史時代的發展水平有關,因為她透出的不僅是文明的簡樸,而是寧靜安謐的生活稱心如意的安樂窩和避難所

    澳門的機遇與繁榮主要仰賴旅遊業,社會的問題與挑戰也主要起因於旅遊業。當下,澳門正處於如何構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兩難窘境。歷史文獻告訴我們,作為一個恆久的國際旅遊城市,世界休閒本來就是我們的傳統。當前問題的核心不是歡迎或拒絕旅客,而是如何延續我們的歷史特質,使居民享受休閒,旅客感受休閒。唯有如此,澳門將來才會繼續出現像阿爾梅洛、亨特和老尼克等人筆下的美麗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