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專業與發展

文.黃逸恆
刊於2012年5月28日 澳門日報E08文化教思版

圖片來源:http://www.engr.washington.edu/
caee/images/APS_Sept06_discussion.jpg
    一九六六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巴黎召開會議,確認了教師的專業地位,同時提出教師的工作需要專門知識和特殊才能,尤其需要經過長期且持續的努力與硏究,方能獲得並維持(註一)。可見,教師專業專業發展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
    由於教育工作相當程度需要因應社會的發展和變化,因而教師的專業地位必須透過持續不斷的專業發展,更新教育觀念,調整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從而提升教與學的效能,方能體現其專業性。
    《私框》的頒佈,標誌着澳門教育邁進新的里程,同時亦提高了對教學人員專業素養的要求,尤其在專業發展方面,《私框》訂明了教學人員的義務,其中包括教學人員須規劃其專業發展,透過培訓、進修等途徑不斷提升專業素養。
    教師的專業素養包括多個方面,其內涵亦相當豐富。其中,於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由國家教育部硏究制定三個教育階段的教師專業標準,即提出了教師的專業素養所包涵的三個主要維度(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十四個領域與數十項基本要求(註二)
    個人認為,教師的專業更多需要強調其經年的教育工作中,通過不斷重複的反思、修正和實踐從而點滴積累的寳貴經驗。同時,透過持續參與不同類型的專業交流活動,以及進行不同形式的教育硏究,豐富並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學習、借鑒和轉化別人有效的教學模式,才能有效提升其教與學的效能。
    專業交流活動可以包括參與校內的教硏活動,又或校外的教學交流。教育專業與其他專業其中的不同之處在於,沒有一套固有的模式能適用在衆多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唯有不斷吸收同儕的成功經驗,結合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長,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功效。因此,學校有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教硏模式,輔以老、中、靑年教師的傳、幫、帶制度,才能有效地將寳貴的經驗加以分享。依據筆者的經驗,新入職老師首兩年的工作能否順利開展,很大程度依賴校內是否已建立上述的制度或者氛圍;而富經驗教師工作的進一步提升,則需要學校建立這個分享交流平台,讓其經驗得以提煉昇華。
    開展教育硏究的形式可以多樣,具體而言,旣可以針對學科內容、教學模式、學習效能等,也可以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或輔導。旣可採用大範圍的量性硏究,也可以小範疇的、針對個案而言的質性硏究。不拘一格,卻要有的放矢,開展教育硏究的目的,重點應以改進和提升自己的教學效能為依歸。
    如前所述,專業地位的建立離不開持續的專業發展。《私框》的訂定,絕非只為教學人員提供職業保障,更重要的是,《私框》為廣大的教學人員在制度上建立了一套清晰的專業發展模式與原則,從而確立教師作為專業人士的地位。
    

註釋: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時尙廟會吸引新生代

文.林發欽
刊於2012年5月14日 澳門日報D08文化教思版

圖片來源:http://sales.artlib.net.tw/
albums/20101126Liao_jin_tsai/581_12910882670.jpg
    五月初,隨澳門廟宇節慶推廣籌委會赴台灣訪問交流,一行走訪了台灣多所廟宇,親身體驗了台灣特色的廟宇節慶活動,頗有啟發。
    在現代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反映在華人社會的民間傳統信仰中,問題更見突出,澳門概莫能外。澳門華人社會保留了純樸的民風和古典的信仰,大小廟宇各具特色,傳統節慶活動異彩紛呈,但廟宇的傳承人不約而同面對着同一個問題:後繼乏人。
    要傳承傳統廟宇的管理經驗和活動,不是隨便找一個人、也不是一時三刻即能辦到。傳承者必須較長時間參與相關活動,從中學習和體悟,從認知到實踐,一步一腳印,使自己逐漸成為一個有良善信仰的管理者。
    近年,澳門許多廟宇恢復巡遊、搶炮等傳統節慶活動,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年輕人的注意。但這種注意並不持久。具體說來,大部分居民,特別是年輕人覺得節慶活動有趣,慶旦當日全程投入參與巡遊,但除此以外,不再關心廟宇本身的發展和其他相關活動。對澳門的廟宇而言,如何長期維繫一批年輕人參與廟宇日常的祭祀活動和管理,從中產生合適的傳承者,顯得非常重要。這就需要思考,如何吸引年輕人參與的興趣?
    台灣經驗不一定完全適合澳門,但卻為我們帶來啟發。
    在台灣全眞仙觀呂仙祖聖誕慶典活動上,一邊是莊嚴的祭祀儀式、是傳統的廟會宴席,另一邊卻是現代化的舞台,邀來極度性感的辣妹上演勁歌熱舞,搔首弄姿,色彩繽紛的霓虹燈伴隨着動感的音樂晃動搖滾,如不看周圍的幡旗和香火,還以為自己置身於一個潮流音樂會中。接觸過不同形式的宗敎,走訪過不同地區的寺廟與敎堂,在如斯將傳統與現代共冶一爐的辣妹表演面前,我陷入了良久的沉思,首次遭遇了田野考察上的文化尷尬
    看過呂仙祖面前的辣妹歌舞,再回想起時尙動感的電音三太子,對台灣廟會當有更深層次的理解。當然,台灣傳統廟會的現代元素,不是單一順俗從流的,在松山慈惠堂保民繞境嘉年華活動中,引入了不同藝團的表演,形式生動活潑,莊嚴而又不失趣味。六七歲的男孩擔當主鼓手,擊鼓領獅;十一二歲的女孩舞動雄獅迎賓,動作不遜壯年男子;電音三太子法相可愛,舞姿優美;鍾馗捉鬼扮相傳統令人生畏,動作卻不失親和……
    當然,澳門廟會不一定需要請性感辣妹在媽祖、哪吒、觀音、佛祖諸神面前勁歌熱舞,但卻可以思考,在不違背宗敎敎義和不改變傳統元素的前提下,引入現代化的內容,豐富傳統廟會和其他民間信仰活動的元素,使之更具活力和吸引力,成為老少咸宜、歷久常新的活動。
    傳統與現代相融,結果是出人意料地催生出一個時尙的廟會,實現文化的恆久生命力和永續保存!純樸的澳門是否願意一試?
    




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人口議題

文.黃逸恆

刊於2012年4月30日 澳門日報E06文化教思版

圖片來源: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
/2010/01/04/nd100104041.jpg
    人口議題,向來是地理教育的核心要素,在分析硏究一地的地理環境及其發展變化時,往往需要同時考慮人口因素。
    聯合國於2009年公佈的《世界人口趨勢》報吿,檢視了全球包括各發展集團和主要地區的人口趨勢前景,報吿討論了人口規模與增長、出生率、死亡率、人口遷移、老年化和城市化等方面的變化,以及與以上變化有關的人口政策。報吿指出,世界人口已達68億,並預測至2045年人口將進一步增加至90億。由於各國人口增長的差異,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和地區,將面對高增長或負增長所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與此同時,由於衛生水平的提高,世界大多數地區的人口壽命繼續延長,在全球範圍內壽命平均為67.2歲,並預計到2050年,60歲以上的人口將增加兩倍達20億。城市化方面,2008年全球城市居民首次超過了農村人口,預計到2050年,城市人口比例將進一步擴大至70%。
    4月中,特區政府政硏室公佈了澳門人口政策方面的硏究工作,指出當前澳門呈現包括進入人口老齡化趨勢、勞動力總量不足、人口更替水平存在距離、人口數量受外部環境因素影響、人口教育水平仍需提升的五個主要人口特徵。
    由此看來,作為相對屬於發達地區的澳門,我們在人口上所面對的問題,與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比較類似。因此,該等地區在人口方面的政策,將為澳門在人口政策與措施規劃上的重要參考依據。
    人口政策涉及政府不同層面的施政範疇,而且環環相接。當中,有關教育方面的配合,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由聯國合教科文組織(UNESCO)的屬下機構教育統計硏究所(UIS),於2012年發表了一份有關全球教育性別平等的報吿(World Atlas of Gender Equality in Education),為各地的教育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國際比較分析,有助各國教育的發展邁向更公平的方向,從而進一步提升整體的教育水平和質量。
    上述報吿詳述了各地教育質量需求的提升,以及女性在教育上獲得的平等權利狀況。並同時分述了小學、中學以及高等教育在入學與性別平等的趨勢,以及各地在教育政策上,對促進教育性別平等方面所產生的作用。
    報吿指出,目前全球仍有三分之二的國家和地區,在小學和中學教育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別不平等問題。回顧十年的發展進程,女童的離校問題在西亞、南亞和非洲等地仍比較突出。可喜的是,相關的問題在東亞及太平洋地區獲得了大幅度的改善。此外,報吿發現在全球範圍內,男童的留級率仍然高於女童,女性的學業成就亦比男性為高。
    報吿尙有不少方面的發現,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相關網站下載參閱。
    



回歸教師專業


文.林發欽
刊於2012年4月16日 澳門日報F08文化教思版

圖片來源:http://asiasociety.org/files/states-threestate.png
   近幾年,隨着澳門公民社會的發展,教師作為社會一個重要的中產階層,開始更有意識地關注和爭取自身的合理權益。在這個過程中,有時不免予人斤斤計較、過度關心自身利益的錯覺。更尷尬的是,在中國傳統社會中,教師傳道、授業、解惑、清苦的形象深入人心,談工資、講權益,似乎偏離了社會大衆對教師傳統形象的認知。有意見擔心,教師在近年爭取權益的各種活動中,已損害了澳門教師的整體社會形象。
    這種憂慮不無道理,幸好社會主流意見還是明白,只要做好關愛學生和教書育人的本職,教師在不影響日常工作的情況下,爭取合理權益是很正常的。而且,優化教師的待遇,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教師行業,最終受惠的將是我們的學生、我們的社會。
    “私框通過後,教師的職業權益得到更大的法律保障,教師專業發展隨之成為澳門教育一個重要的關鍵詞。教師專業發展是社會對教師的基本期望,教師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內省,持續加強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道德和專業倫理,從而最終提升教學的效能。這種社會期望從上而下對教師構成一定的壓力,無論是教師願意不願意,它似乎不可逆轉;所以,教師應當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社會的要求,自下而上地透過生涯規劃和終身學習實現專業發展
    從媒體得知,一項由教師行業自發的自下而上內省行動已經啟動了。中華教育會聯同天主教學校聯會和公職教育協會舉辦一二年度澳門教師專業成長計劃,制訂澳門教師公約,以倫理規範、道德制高點呼籲教師自覺遵守專業倫理,藉此提升教師的專業地位和社會認同。計劃還與澳門電視台聯合製作師路心語特輯,以公衆喜聞樂見的形式寫實介紹澳門教師的感人故事。主辦單位呼籲教師回歸專業,把精力投放到優化教學和輔導學生等方面,盡心盡力教好學生,回饋社會對於教育專業的肯定。
    這項活動從行業自律規範角度出發制訂教師公約,顯示教育界對自身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有充分的覺悟;制訂公約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場澳門教師自我思考、自我內省、專業成長的過程。而師路心語電視特輯,透過典型的眞實教育故事,勢將增加社會對教師的尊重,並感染教育同仁,攜手共建澳門教育的明天。
    教育乃社會的良心、社會的清流,無論世道如何轉變,深信澳門人總能在教育中找回人性最本眞的價値、最固執的理想和最有教無類,永不放棄的精神。澳門教師良善、質樸、無私、專業的優秀傳統一脈相承,昨天教過我的老師如此,今天與我共事的老師如此,相信明天加入教師行列的新丁老師也是如此。這正是澳門教育持續有道地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