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早前,關翠杏議員以書面質詢當局會否推動澳門鄉土教育的發展,顯示經過多年努力,“鄉土教育”作為一個教育主題,已漸為社會所認識和接受。關議員書面質詢的內容,反映出作為一名立法議員,她已關注到澳門教育的一些微觀問題,實在讓教育界欣慰。
“鄉土教育”將在澳門中小學逐漸全面展開是可以預見的。在旅遊學院舉辦的教師培訓課程上,課間與部分校長、主任和老師的傾談,大家對“鄉土教育”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支持,並相信“鄉土教育”會為澳門教育帶來一股新的清風。香港一些大型教科書出版社與筆者接觸,也表示有興趣硏發澳門“鄉土教育”的教科書,並相信即使在辦學多元,教材自選的情況下,仍會有相當的市場。再觀之教育行政部門,近來也希望通過課程改革,將更多本土內容加到學校教育中。由此觀之,“鄉土教育”在澳門勢將成為新的教育改革潮流。
有知識界人士認為,“鄉土教育”思潮近年之勃興,反映澳門的主體意識逐漸增強,是社會變革過程中的一種必然現象。其實這種理解並不全面,因為這只是從社會思潮之宏觀視野出發,而沒有從教育領域去思考問題,無法剖析“鄉土教育”之眞義。事實是,以澳門之歷史文化背景和社會現狀,“鄉土教育”應是澳門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這是因為一個地區的教育,不可能永遠不去教授本地相關的知識和經驗,讓一代又一代人錯失家園的美好風景,如浮萍一般,雖然身在水中,但卻沒有根,只好隨風飄流。
澳門教育未來需要改革的方向之一是“教育本土化”。不論是從學習理論出發,還是從社會可持續發展考慮,教育實行“本土化”都是不用置疑的,也是世界各國各地區教育的一種普遍現象。或者換句話說,世界大多數地區的教育根本不存在本土化的問題,因為“本土化”乃教育的本來現象,中國“以鄉之物訓萬民”就是這個意思。但澳門由於歷史原因,學生在學校很少有機會學習到本地的歷史、地理和社會知識,所以才有“教育本土化”之提出。
要實行教育本土化,就得推行“課程本地化”。課程的實質就是知識和經驗,是達成教育目標必不可少的子系統。只有推行課程本地化,或者說,只有當課程實現了本地化,教育之本土化才會成為可能。更具體一點,課程本地化是推行教育本土化的途徑和方法。根據澳門的實際情況,中小學全部課程都自行硏發並不可行,但在歷史、地理、社會、公民,甚至語文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研制本地課程是有需要和可行的。
“鄉土教育”的社會共識達成後,今後我們得需要做更多實際的功夫——研制本地課程。